第204部分(第3/4 頁)
經是比哈爾邦最後的機動力量,剩餘的反動派軍隊,全部都集中在巴特那一帶,只要攻下巴特那,整個比哈爾邦都將成為我們的根據地。”
吠舍黝黑的面容上浮現出笑容,他高興的說道:“卡邁勒同志,中央派我來比哈爾邦,就是為了讓我們在反動派的包圍網裡面打出一個缺口,現在來看,比哈爾邦的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解放整個比哈爾邦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吠舍頓了頓,又語重心長的說道:“來之前,中央曾經向我傳達過會議精神。比哈爾邦是印度最貧窮也是受反動派剝削最深的地區,在這裡,明面上的反動派不強大,但是那些潛藏的反動派卻根深蒂固,我們一定要做好土地革命工作,農民是比哈爾邦最主要的群體,也是我們最堅定的盟友,只有將整個比哈爾邦一億農民發動起來,比哈爾邦才是我們的根據地。”
政委卡邁勒仔細聆聽著中央特派員吠舍傳達的中央精神,他眼神中燃燒著熱情的火花:“我們已經在比哈爾邦的偏遠地區進行過土地革命工作,特派員同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完成對比哈爾邦的土地革命。”
吠舍為卡邁勒的革命熱情而高興:“卡邁勒同志,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工作幹好。”(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勝
在比哈爾邦,印共(毛主義)的勢力不弱,只是受限於當地低下的生產力和知識的缺乏,一直以來毛派游擊隊能夠發動起的力量,面對印度國內準軍事部隊的鎮壓,都難以取得大勝,也不可能將自己的控制範圍從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延伸出來,雖然比哈爾邦已經是印度國內的邊遠地區了。
吠舍作為印共(毛主義)中央的特派員,擁有了對比哈爾邦印共軍事力量的最高指揮權;雖然比哈爾邦的游擊隊,論輕武器裝備,可能還不如二戰時期的中國,在重武器裝備上,連一戰前的列強水準都沒有。游擊隊成員的文化程度也很成問題,在比哈爾邦,能夠完整寫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都絕對算是知識分子了,在一個文盲和半文盲佔據多數的地區,大部分游擊隊成員的文化水平就連吠舍都不如。
好在游擊隊的對手,無論是印度邊境安全部隊(ibsf)、印度邊境警察(itbp)、印度中央警察儲備部隊(icpf)還是由比哈爾邦的大地主出資支援的特別警務隊,都算不上什麼強軍。裝備落伍、訓練缺乏和貪汙**導致計程車氣低落等一系列問題,讓游擊隊和他們打了個五五開,游擊隊難以在比哈爾邦擴大影響,而這些準軍事部隊也難以剿滅游擊隊。
而在吠舍來到比哈爾邦之後,帶領游擊隊多次取得勝利,將比哈爾邦境內的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和印度邊境警察一掃而空;白銀級的超凡者面對這種還停留在五十年前的軍事組織,只需要碾壓而過就可以了。比哈爾邦境內的基層警察局,在游擊隊的攻勢下也紛紛淪陷;現在還能對游擊隊有所阻礙的,就只剩下印度中央警察儲備部隊和特別警務隊了。
印度中央警察儲備部隊是比哈爾邦境內戰力最強的部隊,在兩個月前為了加強比哈爾邦的社會治安。才從首都新德里調來;目前集中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一帶。而特別警務隊,是和游擊隊矛盾最深的部隊,比哈爾邦的大地主對於印共(毛主義)土地革命政策恨之入骨,為了消滅游擊隊的存在土壤,時有對游擊隊影響區域內的農民進行屠殺。不過在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和印度邊境警察被掃清的現在,特別警務隊可以說是軍心動搖。不需要吠舍再次出手,僅僅憑藉著游擊隊本身的力量也可以解決他們。
吠舍在同印共中央進行彙報之後,得到了最新的指令——“打下巴特那,解放全比哈爾”。吠舍開始調集比哈爾邦內的游擊隊前往巴特那,雖然吠舍一個人連一個小時都不用就能到達巴特那,但是要想維持後續的統治,憑吠舍一個人是很難做到的。等待游擊隊集合和休整行軍,花費了足足一天時間。
在這一天時間裡面,比哈爾邦的統治者們並沒有做出什麼有效的舉措;比哈爾邦首席部長納提什。在印共遊擊隊節節大勝的時候,就已經乘飛機前往首都新德里求援了,跟隨著他一起離開的,還有他的家庭以及四十多位僕人。比哈爾邦的內閣成員和立法會成員,要麼逃亡其他邦,要麼回到了自己家鄉;僅存的農業大臣和警務大臣,可以說是茫然失措,除了勒令印度中央警察儲備部隊駐防巴特那外。就是在等待印度陸軍進入比哈爾邦鎮壓游擊隊。
當游擊隊出現在巴特那外圍,農業大臣和警務大臣根本沒有抵抗的意思。直接逃離了巴特那;倒是印度中央警察儲備部隊,反而還有士氣同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