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頁)
於老子《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故等等。
儘管名字上冠以“太乙”二字的神仙中也有如“太乙救苦天尊”這類神仙品階很高的神明;也出過有“太乙”背景,在終南山修行並創出(金元時期)大盛於天下的“天地真流”,“全真道教”的祖師王重陽這樣的人物;但“太乙”二字仍然脫離不了有真才實學而出身於鄉野,門閥低下的這種概念。《西遊記》作者借福、祿、壽三星之口,說孫悟空“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意思就是說孫悟空雖然得了天仙之術(本領很大),但是改變不了其出身於鄉野,修行的門第低下(依道教的“三教出一門”理論而言,佛教屬道教的子系宗教)的這種終南山散數概念,沒有進入道教的正宗體系。
我們知道,孫悟空是沒有在終南山修行過的,但是作者稱孫悟空為太乙散仙,又借福、祿、壽三星之口,說他是太乙散數,那麼我們就只有往“須菩提祖師”身上追根溯源,當然,《西遊記》書中也沒有提到“須菩提祖師”在終南山修行過,但是,孫悟空這個“太乙散數”追溯到“須菩提祖師”身上已是頂端,我們可以聯想到“須菩提祖師”也許就是“太乙散仙”、“太乙散數”。
也許有朋友覺得“須菩提祖師”這個三教皆通,神通廣大的神明,原來在道教裡只是個“太乙散仙”、“太乙散數”,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其實這恰恰是作者既有“謗道敬佛”的立意,又有對“三教出一門”之說的認同,這兩種矛盾理念揉合的結果。
按照古代“三教出一門”的說法;天下的教門其本都源自於道教,作者把“須菩提祖師”設定為精通道門的仙術(甚至於精通書中所說的其它三百六十傍門其它術法)是為了不悖於“三教出一門”之說。但是作者的立意又要“謗道敬佛”,道教在書中是被貶損的對像;如果把孫悟空這樣一個大鬧天宮,總與道教神明起些磨擦,最後皈依佛門的主要角色的師父“須菩提祖師”,設定為道教的大神明,是有悖其創作立意的。所以,“須菩提祖師”被作者暗中設定為“太乙散仙”、“太乙散數”,也是說得通的。因為這是作者在兩種矛盾理念的作用下,一種折衷的設定。如果摒除“三教出一門”之說的因素,如果單純依照作者“謗道敬佛”的立意,“須菩提祖師”實際上就是一個純粹的佛教大神明。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六)
四、佛門中的神明“須菩提祖師”
在前面我們羅列的《西遊記》中的幾項內容裡,與“須菩提祖師”相關的佛教因素也有五項。歸納起來則有三項內容:
第一項作者在“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中,用“歷劫**師”一句,直接點明瞭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宗師級人物。所以,單憑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確定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大神明(在後面的篇幅裡,筆者將會詳情解讀這首形象詩)。
第二項書中對須菩提祖師精通佛教仙術(事實上是精通三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描述,但是也沒有指出須菩提祖師在佛教的神明體系中是個什麼樣的大神明。
第三項則是須菩提祖師在傳授孫悟空仙訣時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修行理念。“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在此基礎上的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執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並使宇宙萬物迴圈不已。故“五行”又是古代人們所認為的宇宙萬物(包括天地、天體、神明、人類、社會、各種動植物)執行秩序和規律的代稱。“五行”學說被道教拉入教門並進行了充分的增益(佛教也有不同程度的借鑑)。成為涵蓋道教“宇宙觀”、“人生觀”、“倫理觀”、修行經典等多方面典籍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而《西遊記》作者在書中也巧妙地將“五行”學說運用到故事當中,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仙訣“攢簇五行顛倒用”,可以理解為須菩提祖師用與道教有所相悖的方式來調教孫悟空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一詞很明瞭。而後來孫悟空也在用實際行動來“攢簇五行顛倒用”,做出了諸如“大鬧天宮”等這種貶損道教神明的舉動。而如來佛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住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之後,則又寓意著宇宙萬物恢復了正常的執行秩序和規律。這也間接強調了作者“佛如來是治世之尊”的理念。而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神通是“攢簇五行顛倒用”這種與道教有所相悖的修行方式,參照“歷劫**師”的說法。我們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