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1/2 頁)
“到了繒縣,就是琅琊郡境內了,這裡是琅琊郡西南最大的縣城。”
看著前方的城池,左清稍微吐出一口氣來,轉頭給陳止等人介紹起來。
離了蘭陵之後,他們走了三日才抵達此處,沿途遇到了小股的流民和盜匪,陳止等人各有應對,但耽擱了不少時間。
對陳止他們而言,這些是遊學的一個環節,沒什麼好壞可言,見了盜匪就將之擊退,遇到遊民就適量的提供幫助,以增長見聞。
但左清心裡有事,鎮定不下來,又擔心流民、盜匪擾亂,更懷疑朱家少爺有其他動靜,因此一路上提心吊膽,始終不得舒心。
現在看著城牆,他才真正放下心來,然後就要領著眾人入城。
但這邊話還沒說完,陸映就有些奇怪的問道:“那片建築,莫非是佛寺?”他正看向了縣城北邊的一片林子。
樹林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這片林子位於一塊凸起的小丘上,所以裡面的景象看得更為清楚,樹林之外還有連綿良田。
“對,東海王對佛家之學頗有好感,所以東海郡與周邊縣城,多有佛寺興起,先前蘭陵城外也有,只是離縣城較遠,我等走的太急,沒來得及過去一觀。”左清雖然心裡有事,但碰上問題還是能靜下心介紹的。
劉綱聽著,然後說道:“原來是這樣,不過這林外的農田倒是肥沃,咱們一路行來,在其他縣城之外,很少見到這等上等好田。”他身為地主家的少爺,自是能夠分辨出田地好壞。
左清就笑道:“這裡面是有緣由的,一來是寺院所在都是風水寶地,這樣才能奉高佛、享香火,這二來麼,那林中內外,以及周邊的田地,都在寺院名下,幾乎不用交稅,投佛的百姓也可以免除勞役,有這麼一層關係,田地日廣,佃戶越隆,自是能夠保證耕作。”
劉綱聽到這些很是意外,不由問道:“這些田地都不用納稅?”
左清點頭說道:“不錯,但裡面還有其他一套說法,具體怎樣,我就不甚瞭解了。”
邊上的陳止聽了,卻皺眉起來,心下疑惑,想了許多。
在原本的歷史上,佛教能在這個時間廣泛傳播,和中原被外族佔領有關,那些人出於種種考慮,扶持外來的佛教,資助東來的佛家法師,對佛教落地之處有諸多政策幫扶,才讓佛教紮根下來,日漸壯大。
但相比之下,新漢的局面不同,但似乎也有針對佛教的政策,未免有奇怪。
“莫非和上層博弈有關?”
想著想著,他就隨著左清等人進入了縣城。
一入繒縣,頓時發現裡面的氣氛不同,沿街的人流量明顯增加,不要說和徐州境內的縣城相比,就是和之前的蘭陵縣城比起來,這裡的人也多上許多,而且一個個談興甚濃,言語不絕。
陳止看得出來,在這行走的人裡,有不少人是讀過書的、乃至身有鄉品的,在知識世襲、壟斷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非常明顯,只要用心留意,就能從很多細節上分辨出來。
注意到這點的不止他一人,陶涯更是直接問起左清來了:“這街上的人裡,有不少士人,左兄可知緣由?”
左清笑道:“這個啊,諸位再行幾步,就能知道了。”入了城後,他的心情輕鬆許多,此時更賣了個關子。
不過這邊話音剛落,就聽路邊有人喊道:“那包家的文會也開了,有果品擺放,見者有份,還能見文人露一手,趕緊去看吧!”
說話的人年齡不大,約莫十四五歲,布衣打扮,他在路邊伸手一揮,邊上不少人就隨之相從,頓時就有七八個人聚在一起,朝一個方向蜂擁而去。
“包家的文會?”劉綱收回目光,看了左清一眼,“這城中已有文會召開了?不過這個包家,我倒是沒怎麼聽過,是此地望族?”
左清見了這幕,也不繞圈子,說道:“杏壇之事提前舉行,有各方名士路過,本就吸引了不少目光,又有文魁論道,讓青州上下的不少家族,都急著召開了文會,這些諸位應該知道了,但除此之外,如王家這樣的頂級門第,又要舉行自家的文會,聚集了包括我左家在內的幾個有名的家族,這也是一次盛世,震動了整個琅琊郡,郡中家族難免有著乘東風的想法,藉機推出了自家文會,用以攬名。”
眾人算是明白了,其實說白了,就是蹭熱點、附庸風雅。
這種事,莫說在這個名望當道的時代,就是在後世也屢見不鮮。
左清繼續說道:“這個包家,劉兄沒有聽過是正常的,我也只是略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