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這也有一篇文章(第2/3 頁)
連皇家都敬上三分,在諸葛丞相去世後,更是一度達到巔峰,但很快盛極而衰,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直到今日,張家都是頂級世家,勢力極大,張初這位嫡系來到徐州任刺史,想讓治所南遷,都不過是幾句話的事。
現在他來了這論道之處,眾人可不敢等閒視之,都在猜測背後原因。
連陳華都有些舉棋不定,這次事可說是因他而起,萬一出個什麼差錯,惹怒了刺史,那問題可就嚴重了,他有些擔心的看了自己的老師一眼。
沒想到郭展微微一笑,低語道:“刺史能來,是我託了人幫忙,你大概還不知道,歲旦之後,聖上發出了興學詔書,無論是郡守還是刺史,來年考評都要參考教化人文,咱們這位刺史,同樣困於此事,你的這篇文章,如果能夠被刺史看重,好處之多,難以形容!”
“原來如此,老師費心了。”陳華頓時滿臉驚喜,連聲感謝,郭展點點頭,然後去問候張初。
隨著刺史一來,又耽誤了些功夫,氣氛凝重了許多,在場的不少人都知道興學詔書,一看這情景,哪還看不出緣由。
於是,接下來立刻就有反對者出言,對那篇《師之道賦》批駁,言語尖銳。
經過幾日準備,這些人對這篇文章研究了很久,逐字逐句的分析,準備了諸多反駁語句,此時辯論起來,當真有排山倒海之勢,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文章從根子上就站不住腳。
張初聽得津津有味,他本就喜好這名士之事,不然也不會從彭城來到廣陵,就因為此地距離建鄴較近,靠近江左。
不過,聽了一會,張初眉頭卻漸漸皺起。
他這次來,本打算看看這篇文章,能否作為政績引子,在下次考評時用上,現在看這情況,似乎此文根本無法用上。
“《師之道賦》我也看了,本來還覺不錯,但聽這些人這麼一說,似乎過於偏向佛家了,朝中當權的幾位對佛家態度不明,用這樣的文章還有風險,可惜了,人文教化之道,本就是名士所為,我雖不懼考評,可若能得一文相助,也是美談,可惜了……”
他還在想著,卻聽郭展忽的長笑一聲,站起身來,昂首直對眾人,淡然道:“諸位果然都是談玄論道的高手,深諳典籍,說的都有道理,不過難免為了反駁而反駁,為了打擊而打擊,逐字逐句的反駁,誰人做不到?但難的,是提出一個整體的思路,我徒兒的這一篇《師之道賦》從法統根源講起,說了師道變遷,又言及教化之法,暢想教化之妙……”
眾人本來雄辯滔滔,見尊佛一派難以抵擋,還在洋洋自得,可一聽郭展此言,卻暗道不妙,知道落入了圈套。
“這郭展剛才隱忍不發,還以為他是詞窮,現在看來,是刻意讓我等逐句反駁,然後反將一軍啊!”
“是啊,未料此人是這般心思,難怪刺史也來了,肯定也是郭展在背後推動,為的就是多個見證人,讓他這學生的文章扶搖直上!”
“莫慌,郭展定然要以《師之道賦》論述完整作為藉口,讓我等拿出對策,倉促之間,或許我等拿不出完善之文,但集思廣益,說個大概還是可行的,足以應對刺史。”
眾人低語交談,而郭展卻一轉身,衝張初拱手道:“正好刺史在此,郭某舉賢不避親,願為我徒兒求一個教化之名,他年紀雖輕,但這篇《師之道賦》已將自己的教化之道訴說清楚,思路清晰,經得起推敲!誰若不服,就請當場作文一篇,和我這弟子的比比,咱們不要大概,就逐字逐句的對比,看看哪個優劣!”
他這一說,起了心思的名士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了,空口說,誰都不怕,可當場做一篇文章,不說難度,首先就留下了字據,不好分辨了,真要是深究起來,他們臨時所寫,哪比得了陳華這準備妥當的,到最後平白損失了名聲,給他做了嫁衣。
郭展見狀,露出笑容,而陳華更是歡欣鼓舞。
刺史張初聽到這裡,也是眼中一亮,意識到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了。
那就是完整性。
反駁誰都會,任何一句話說出來,都能找到反駁的話,可反對容易,提出可行建議就不容易了,這就是《師之道賦》的意義所在,透過結合經學和佛學,構建了完整的師道論述體系。
“若是如此,倒也是教化之能,或許我可以……”想著想著,張初就要說話,卻聽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來——
“我這也有篇師道文章,不如郭兄品鑑一下,比之貴徒的如何。”戰袍染血說感謝“夜雪風燭”“熒火光”“曲盡源”“mnkhfhks”“李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