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一株年份最小的人參。雖然,是那裡面最小的人參,但是其年份也不低,至少得有幾十年的參齡,嬰兒手臂般粗細。
說來也巧,今天一大早林琿爬起來準備到縣城賣參,正好他在村子裡遇到了趕著車到縣城的老蔫叔,就打了個順風車。
坐在車上,林琿轉著腦袋,欣賞沿途的風景,可是沒一會就看膩了,問道:“老蔫叔,我們離縣城還有多遠啊?”
“還有七八十里,到下午才能到。怎麼這就沉不住氣啦!”老蔫叔一邊甩鞭子,一邊笑呵呵的說著,對於這個時代的鄉下人來說,一年中除了逢年過節才難得能進一趟城的,有些老人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見過縣城是個什麼樣子。
所以,進城對於那些生活在山村裡的農民來說,就像是過節一樣,都要將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林琿也對此行期待萬分,他很想看看這個時代的縣城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除了這個,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人參賣掉,拿到錢以後,他要先找找有沒有買苗木的地方,買上一批苗木。如果,還有剩餘的錢的話,在縣城裡好好逛逛,買些生活必需品。
一路走下來,不停地和老蔫叔嘮嗑,倒也不無聊。唯一讓林琿無語的是走的這條路,實在太難走,坑坑窪窪的,還有很多的石子,車子是走一路顛一路,弄得他屁股疼,也讓他對這路充滿了怨念,發誓等以後有條件了,一定要修一條平坦的路出來。除此之外,他也有其他的考慮,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就這樣,顛簸著走了兩個兩三個小時,馬車才走出山區來,上了一條平坦的路,這讓林琿不由的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忍受馬車的顛簸了。漸漸的離著山林越來越遠,路兩旁的樹木也越來越少。馬車又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在一處岔路口上了一條柏油馬路。
這柏油馬路不是很寬,也沒有後世馬路漂亮。路上的車輛很少,偶爾能夠見到那麼一輛輛吉普車,轎車更是難得見上一輛。路上行駛的大部分都是拖拉機,腳踏車,還有他現在坐著的這樣的馬車或是牛車。
更叫林琿驚奇的是還有騎驢的,當然不是“張果老倒騎驢”。
沿著馬路走,途中換了幾次方向,一直到下午兩點左右,他們終於見到縣城的輪廓,坐落在期間激動小樓就是縣城的典型標誌……
路上的人也漸漸多起來,不少的人都穿著灰藍色的中山裝,還有穿著綠色軍裝的,想來是軍人或是民兵吧。著裝上倒是比鄉下的人整潔,畢竟他們不想農村的農民那樣,整天在土地上刨食。
很快馬車就駛進縣城,林琿瞪大了雙眼,饒有興趣的大量著街道的兩旁。這個年代的縣城不像是後世那樣發達。路的兩旁,坐落著一排排的磚瓦房,期間還夾雜著那麼一兩棟兩三層的小樓,最高的要數百貨商店了,大概有四五層的樣子。那些房子都顯得有些陳舊,當然這是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的。
林琿默默地將百貨商店的位置記在心裡,向著回頭也到裡面逛逛,買些東西。
林琿他們兩個人,一路上只顧著趕路,只喝了兩口水,滴食未進,早已經飢腸轆轆所以馬車一駛進縣城,老蔫叔就直接趕著車來往前走,尋找買吃食的路邊小攤處,打算先將肚子填飽。
特殊時期已經結束,早已經開始改革開放,雖然有些政策還沒有放開,但是向在路邊擺個攤賣些東西什麼的還是沒問題的。因此,這路邊買東西的小攤就漸漸的多起來。
在一處路邊邊小攤停下來,將馬車在路邊停好,兩人走到賣吃的小攤前,找一張小桌坐下。這出小攤,擺著四五張桌子,周圍擺著一些圓木凳。其他的桌子上都已經坐滿了人,上面擺滿飯菜,散發著濃郁的香味,讓林琿不停地出溜鼻子,嘴裡流出口水來。
兩人點了一盆湯,幾個大大的白麵饅頭,用手一捏很結實,都是貨真價實的。哪像以後那樣,看著挺大的一個饅頭,用手一捏就只剩下一般大小。
沒一會湯和饅頭就到上桌,早就餓的不行的林琿,趕忙的抓起饅頭大口的吃起來。由於吃的有些急,他差點就被饅頭給噎著,喝了一大口湯才給壓下去。
老蔫叔看著他猴急的樣子,咧嘴笑笑,也拿起饅頭不緊不慢的吃起來。很快桌上的饅頭和湯就被兩人給吃的一滴都不剩。
他們也不敢剩,糧食在農民的心目中可是很重要的,辛苦一年的才勉強收穫供一家人填飽肚子的糧食。因此,農民們都很珍惜糧食,浪費一粒糧食都能夠讓他們心疼好久的。
吃完飯,一算賬這頓飯兩個人才花了八毛錢。老蔫叔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