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要的劣地。不過這個老太太心腸好,不但沒有收那些佃農的租子,反而賞了一些錢給他們度日。可那有買地回來還倒貼的。
石堅又說道:“祖母看他們可憐,免受了他們的租子。可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家祖母就叫小子想個辦,讓他們改善生活。”
這些人聽了肅然起敬,可也想到這位老太太家教也太嚴了吧,叫一個八歲的小孩子想只辦解決數千年都沒有人解決的問題。但沒有老太太這樣嚴厲的教導,這位小神童怎能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想?
石堅繼續說道:“於是我翻看所有的農書,又想到先父在江寧時有一個海商朋友,他和先父交談,說起海外各國物產,當時我與家父都沒在意。”
在場的人聽了這句話又再次露出古怪笑容,他們心想,你那時才四歲,能記住就不錯了,還會有什麼想?
石堅說:“現在想起家父那位朋友的談話,使我想起了一些物產可以引到我們大宋來,這些物產適合各地旱地種植,如果能成,將會為大宋每年增加上百億斤甚至上千億斤的糧食。”
眾人聽了開始大聲喧譁。上百億斤甚至上千億斤的糧食,那將養活多少人?綠萼與老嫗和眾人張大了嘴巴,吃驚地望著石堅。
石堅語不驚人死不休,繼續說道:“而且現在布價將降下十倍,那時就是平常百姓也能拿出錢買新衣服。”
十倍!也就是現在每匹絹只要一百文就可以買到,這是什麼概念?
老嫗用手摸著石堅的額頭,說道:“我的乖孫兒,你是不是發燒將腦子燒糊塗了?”
第二十五章 生死
石堅說道:“奶奶,您不要著急,且等孫兒把話說完了。轉載 自 ”
這對祖孫正說著話,外面又傳來家丁的稟報,說知州大人帶著一干官員來給孫員外賀壽。
孫員外和眾客人心知肝明,這些官員前來給孫員外賀壽是假,聽說石堅前來也隨著趕來是真。誰知道這少年會不會一時衝動,給孫員外作一首詞,那他們就錯過了一次大好的觀摩機會。
相互寒喧後,陶知州看到眾人全望著石堅,他問清了原委,這些官員全都張大了嘴巴。上百億斤糧食,一個和州一年出產多少糧食。如果這個少年說的是真的,那麼宋朝再也不會出現饑荒之年。眾位大大,宋朝疆域不比現代中國,可那時由於環境沒有現在惡劣,耕地面積並不比現代中國少,但那時生產力低下,一畝地水稻產量僅為兩石,還不到現在的四分之一。王安石變法失敗固然與他急於功成有關,也有宋神宗時連連發生自然災害有關。
石堅又叫孫家拿來紙墨,還要來水粉。他畫了兩幅畫,一副是占城水稻,一副是棉花。他用的是現代西方寫實畫法,講究光影搭配,這兩幅畫讓他畫得徐徐如生。
綠萼在他身邊悄聲說:“少爺,難道你真是天上星宿下凡?”
因為她陪同石堅身邊,還整理過石堅的文稿,可從沒有看到過他作畫。可現在這幅畫畫得多好,不是天上星宿下凡,他怎能懂得這麼多?又怎能聰明到如此地步?又怎能什麼事都無師自通?
可陶知州全都望著這少年的嘴巴,比起這幅畫來,上百億斤的糧食比這重要了不知多少倍。
石堅指著水稻的畫圖說道:“這是占城稻。”
陶知州這時在旁邊說道:“這種水稻本官也聽說過,祥符四年,真宗陛下還命農官引進過這種水稻。”
對於這段歷史石堅曾特地考證過,一些YY小說中描述雙季稻一出,馬上糧食產量大增,其實不是這回事,在宋朝雙季稻已經很普及,可因為生產力與技術的關係,產量比單季稻高不了多少,還有極耗地力。好在這時農民還極其愚昧,不怕辛苦,只要得到一點點收成就心滿意足了。石堅前世也出生在沿江地區,在他幼時農村還普遍種植這種雙季稻。後來隨著雜交稻技術成熟,雙季稻再次被淘汰。到了石堅長大後,在農村已經很少看到有人種雙季稻了。
石堅拿起桌子上一串葡萄說:“葡萄生在西域,壯如碧玉珍珠,自漢張騫引進中原後,成紫色圓球。味亦不同。南人不適北方寒冷,北人不適南方溼熱,因此北人去南方任官壽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命亦不長。但他們後代若在異地長大,卻與本土人無異。自祖母有命,小子遍看農書,又想起本地農人操作,看到他們不會選種。因此小子有請各位大人在兩廣路兩浙路選優質的占城早稻和優質的晚熟寒糯稻與寒粳稻。小子或許有辦法讓每畝地產量新增一石。”
說到這裡,他又嘆了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