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 頁)
死因都有些可疑。
聽他說到這裡,石堅對趙禎說道:“聖上,這也是微臣所說詩詞僅是小道,供人娛樂而,單論在文學上造詣,後主只在微臣之上。並不在微臣之下。但是作為皇帝,如何使國家變得強大富裕,不可侵侮。這才是皇帝的本職。”
他這說的可是心理話,他不認為自己文學上才華能超過李煜,可眾人都認為他這是在謙虛。一個人寫下《紅樓夢》與《資治通鑑》,還有那麼多波瀾壯闊的詞作,就是李太白在世,也不敢與之比肩。
當然石堅不能說宋朝後面還有一個皇帝趙佶完全可以與李煜比肩,不過後面這句話使劉娥與趙禎全部動容,趙禎站了起來,施了一禮道:“受教。”
同時呂夷簡也在心裡面天人交戰。每次與石堅相遇,都被他博大的情操折服,一方面是高官在等著他,一方面為讓這少年地品德所欽佩,叫他不知何去何從。
薛奎又說道:“本官在卷宗裡發現了一件事。其實李後主並沒有絕後,他在江南時還與一個宮女養了一個女兒。因為怕小周後生氣,所以一直沒有公開,秘密養在民間。”
眾人聽了一起動容,漸漸也明白了案件地真相。說起這個小周後。就不能不說她的姐姐周後。在史載裡,她能得到李煜地專情,是因為她性情賢慧,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每作一詞,她必譜曲彈奏,可以說她成了李煜早期作詞的最大動力。然而在李煜二十八歲那年她生病死了,李煜還為她寫了一篇感人的文辭優美的《昭惠周後誄》。這篇文章從某種意義可以與曹植的《洛神賦》比美。後來他又娶了周後的妹妹為皇后。並將對周後滿腔感情寄託在小周後身上。當李煜死後,小周後也硬是悲傷鬱悶而死。
但是他與小周後結婚數年。並沒有一子,當薛奎說到李煜怕小周後生氣時,眾人先是動容,然後也會意地一笑。憑著李煜對小周後地感情,的確很有可能做出這件事。
薛奎又說:“同時李煜也感到此事對這宮女母女不是很公平,他留下了一大筆資產。後來這個女兒長大了,下嫁了江南的一個紳士子弟,兩人只養下了一個兒子。可當聽說了李仲寓死了的訊息,這個女子將她的兒子改姓了李,叫李重承。因為這個李重承手十分地巧,還進入工部做了一個小官。後來在試製弓弩時受了傷,辭官返鄉。但是他利用自己的天賦以及在工部學來的知識,很快成為地方上一個大戶。在石大人提出新大陸時,他又果斷地將資產投入航海中。於是財富象雪滾球越滾越大。”
聽到這裡,眾人全部將目光看向石堅,石堅無奈地苦笑了一下。
薛奎又說道:“但是因為常年在海上漂泊,他身體本來就不好,於是生了病,沒有兩年時間就死了。可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這個李重承還養了兩個女兒,長得都十分地漂亮。但其中一個小一點的是他的婢女所生。他地正妻是當地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而且善妒,這也是他沒有其他子女的原因。於是這個婢女再次落得與他母親一樣地命運,被李重承打發了出去,後來這個婢女因病死亡,而這個小女兒卻不知所蹤。現在我們就說他的大女兒。”
聽到這裡,元儼嘆了一口氣,臉上出現了無比的羞愧。不過他還是做了一個手勢,讓薛奎繼續說下去。
“這個大女兒叫李織,大概繼承了祖父的血統,她從小就聰明伶俐,多才多藝。同時也眼高絕頂,一直沒有嫁人。在她父親死後,她以一個姑娘家將家中大梁全部挑起,而且將整個產業打理得有條不紊。然後她因為京城裡也有產業,於前年進京。恰巧遇到了八王爺。以後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英妃。”
雖然早有了準備,大家聽了還是大譁。元儼更是跪在劉娥與趙禎面前,淚流滿面,說:“臣有罪。”
劉娥連忙將他扶起,說道:“王叔。你也不知道此事,何罪之有。”
元儼站了起來,無力地坐在椅子上,他似乎蒼老了幾十歲。可以想像,他一生精明過人,連英姿勃發的太宗都對他瓜目相看,可現在卻被一個青年女子玩弄於股掌之上,無論太后怪不怪他的失察或者是牽連之罪,這次的打擊也不是很好受。
這時候石堅接著薛奎的話說道:“接到薛大人這個訊息。於是微臣派人對這個英妃進行了監視。”
說到這裡,他向元儼施了一個大禮,說:“因為她太精明瞭。所以我不敢向王爺打招呼,怕她發現蛛絲馬跡。還清王爺恕罪。”
元儼說道:“石侍郎何罪之有,如果不是石侍郎動察於先,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大事,本王如何有臉面見列祖列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