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 頁)
次拉了一下,遠處木星一角的三顆小小衛星轉了過來,它們分別是木衛一、木衛三、木衛二。
“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艦隊將在木衛二上建立太空基地。
張將軍為我們制訂了這個計劃,大家談談各自的意見吧。”
木衛二的資料傳送到了每一個人的全息影象面前。
木衛二,是木星的第六顆已知衛星,是木星的第四大衛星,木衛二比地球的衛星——月球稍微小一點,直徑達到3100公里,是太陽系天體系統中的第六大衛星和第十五大天體。
根據觀察,木衛二有一個含氧的稀薄大氣。在太陽系中,大約165顆衛星裡,目前只能確定有6顆衛星(木衛一、木衛四、土衛二、木衛三、土衛六和海衛一)擁有大氣層。
不像地球的大氣中的氧,木衛二的氧氣並不是生物形成的。它最可能是由太陽光中的電荷粒子撞擊木衛二的冰質表面而產生水蒸氣,然後分成氫氣和氧氣。氫氣脫離後,留下了氧氣。
木衛二與木衛一的組成與類地行星相似:主要由矽酸鹽岩石組成。但是與木衛一不同,木衛二其外層分佈著厚度達100公里的冰層。
由於其存在內部能量源,相信其冰下深處或擁有液態水世界。該天體表面非常“光滑”,撞擊坑數量較少,這說明該星球的地質構造比較活躍。
從我們發射的衛號傳回來的資料表明,木衛二有內部分層結構,它可能有一個小型金屬核心。
木衛二的表面照片與地球海洋上的冰的照片相似。這可能是因為木衛二表面的冰以下有一層液態的水,或許有50千米深。
由於引潮力帶來的熱量保持,它有希望保持液態。若假設成立,這將是除地球、火星之外,太陽系中唯一一個有大量的液態水存在的地方。
木衛二最醒目的外觀是遍佈全球的一串串十字條紋。較大的一個向外擴散到淡色物質地帶,長近20千米。我們認為:它們是由一連串火山噴出物或噴泉產生。
來自我們最新發射的衛星資料:木衛二的表面相當年輕,只看到很少的環形山,一些活動很顯然正在發生。
有些區域看來很像春天到來時,兩極的海洋處冰塊融化的情景。
木衛二表面和內部的確切性質還不很清楚,但有一個表面“海洋”的確切證據。
每一名將軍看得十分仔細,其實大家已經提前醞釀過了,但是為了慎重起見,所以有並沒有急於發言。
約半小時後,鄧碌普將軍第一個提出了疑問:“殿下,我們都知道,我們火星與木星之間隔了一個小行星帶。
而正是因為這條小行星帶的存在,造成了我們大西國一直無法向外擴充套件,我們的艦隊透過那裡會十分困難。”
在場的將領全都點了點頭,他們的眼中顯得有些擔心。
小行星帶的存在,確實一直都是火星人無法向太陽系外圍探索的一個原因,在定下巡防木星之後,大西國人已經開始了相關的研究。
隨著鄧碌普將軍問題的提出,小行星帶的相關資料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
由於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這個區域因此被稱為主帶,通常稱為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在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這裡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
這麼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萬有引力以外,木星的萬有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
根據研究,小行星帶是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
但是,因為木星的重力影響,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許多星子相互碰撞,並形成許多殘骸和碎片。
590。第590章 銀河隊的新徵程
>;小行星帶內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分別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徑都超過400公里;
在主帶中僅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約為950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較小,有些甚至只有塵埃大小。
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光譜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
另外,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徵和成色的小行星族,這些碰撞也是產生黃道光的塵土的主要來源。
把小行星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