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均講明對化療不敏感。此外,化療對於老人、體弱和有一些併發其他疾病者是更不適宜的,用之不當反能催命。而臨床上很多病人由於不瞭解這方面知識,往往在大劑量化療中不知不覺、心甘情願、前赴後繼地奔向死亡。中醫在治療癌症方面,不僅歷史悠久、方法獨到豐富,而且副作用也很少。中醫的這一優勢,在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受到相當的重視,並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究。而在國內,卻常被看做是西醫手術、放化療治療無效後無奈的選擇。記得臨床上,有一個家庭,第一個人生了癌症選擇放化療死了,第二個人生癌還是去用放化療又去世了,等到第三個人生癌才聽海外友人勸說改用中醫治療,結果好了。這時這個家庭才如夢初醒,知道中國還有如此神奇的醫術。不過這種覺醒,是他家用兩條生命換來的,代價可謂太大了。
其四,令我不安和感慨的是中國人太看輕生命。“生命誠可貴”、“生命只屬於人一次而已”,這是人們常說的兩句話。可是生活中真正重視生命,懂得關愛的人卻很少。當代中國人追求什麼呢?過去講人當追求真理,而理想的大廈一旦坍塌,人心又被世風所左右,權、名、利就成了很多人的第一追求。抬頭望星空的人變得少了起來。看當前有人費盡心機,有人奔波勞碌直至身體不支、大病臨頭仍不願放棄的大概就是這一所謂追求。因為改革開放、經濟搞活,目前在中國富了的人多了起來,有了錢幹什麼?當然是買房子、買車子、買奢侈品,大吃海喝,進歌舞廳……唯一不願做的就是投資健康,甚至花些小錢去投資健康都不願意。富人如此,窮人有了錢首先是填飽肚子,然後再忙蓋房子,為子女存錢辦婚事。小病拖著,大病忍著,實在不行買點藥胡亂對付,真的病得厲害才去醫院。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人命之重,有貴千金。”而現實生活中真正看重生命的人在人群中又有多少呢?
上述國情現狀,常使我憂心忡忡,魂夢難安。身為操仁術以濟世的一位醫者,面對上述的四種現狀,應當怎麼辦?經過一番思索,我覺得盡我一己之力能做的就是儘量去逆轉時風並傾力去普及中西醫學知識,使人們早日走出迷霧,走向光明。心有所思、貴人來助,去年蘇州大學出版社高敏社長帶領該社主任、編輯一行來舍組稿。他們要組的稿子,正好是我想做的有關傳播新的健康理念及普及醫學知識方面的選題,他們先是希望普及癌症方面的防治知識,我建議是否可以再拓寬到目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三大類疾病,這三大類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他們同意我的建議,並商妥用問答的形式,內容涵蓋每一類疾病的病因、診斷、防治、護理康復諸方面,從多個角度力求把這些知識講準、講透。考慮到目前的中西醫學現狀及大眾的文化狀況,決定採用以西醫知識為主體去列題講述。由於本書是面向普通大眾的,所以為了把深奧難懂的醫學知識淺顯、大眾化,除了表述時力求淺顯、通俗、趣味外,還用說故事的方法,圍繞醫學知識編寫了與其相關的小故事多則貫穿其中,除此之外,還配上了相應的插圖以期形象、生動。
編寫此書時,正欣逢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即將在上海召開。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先生既是我的友人,又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富於朝氣和活力的領導。他得知此事後,大為鼓勵,並曾多次電話詢問編寫進展情況。他認為這件事是實現健康世博的一件實事和大事。承蒙他在百忙之中為本書賜序推薦,這不僅使本書增色添輝,也為我國醫學科普和世博科普平添一大助力,對此,我謹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謝。本書還得到上海教育報刊總社《康復》雜誌社趙玉平主編賜序,得到蘇州大學出版社高敏社長的具體指導和多方支援鼎助,對各位朋友的隆情高誼和厚愛、幫助,我謹致謝忱。為本書付出辛勤勞動的還有上海和江蘇的一些醫學專家和同道,我的研究生侯建媛、紀鈺津、李士磊、王雷、劉中良、韓璐、溫巖等為本書的編寫做了不少繁雜的工作,韓洪剛和葉海霞、潘宇鳴等人還放棄春節休息為本書收集資料、撰稿,對此我也一併致謝。
本書由於冊多,文字量大,在力求淺顯、通俗、趣味方面又做了不少嘗試,限於我的水平,疏誤之處定所難免,祈海內外同道、賢達不吝賜教。
我的同窗好友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成惠曾發來一篇類似格言的簡訊說:“當你修煉到足以克服一時不快,看重自身的責任而不是權力,關切他人的不幸而專注於拯救和安慰時,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處。”我願以這一格言作為我的終生勉勵,讓我向著人生精神的最高處不斷攀登,讓健康、祥和、富饒、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