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3/4 頁)
幹。
此時這頭太空巨獸,驚恐的四處遊走,似乎身上以及環境的未知變化,讓它有些躁動不安。
羅遠瞬間就猜到了原因,這畢竟不是真正的時間加速,他可以控制它每一顆原子的改變,從而改變它的大腦記憶,卻無法改變它意志記憶,對於這樣的存在而言,意志已經在一定程度可以脫離大腦的桎梏,攜帶著一定的記憶了。
在大腦中,它的記憶是連續的,它彷彿真的度過六七年,但對意志記憶而言,卻僅僅過去了半個小時,大腦的物理記憶和意志的記憶,出現的矛盾錯亂,這讓這頭太空巨獸本能的感到不安。
對巨獸的心理狀態,羅遠自然不會絲毫理會。
他臉上突然閃過一絲喜色,他注意到在它體內,一顆黃豆大小的能量核心已經形成。
也許只要再進行幾次,便可以進行收割了。
第580章:匆匆百年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2153年!
自人類重返地球后,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一百年了,人類的人口也已經達過六億,隨著智慧藥劑生產數量,逐漸普及到每一個人,這一百年來,科技一直都呈現爆炸似的發展。
人類從只能對地球改造,到已經能對整個恆星系進行大規模改造。
巨大的智慧戴森球早已經把整個太陽都籠罩起來,其散發的無盡能量被附近的反物質工廠,轉化為巨量的反物質。
同時在地球圍繞恆星的軌道上,也已經多出了金星和火星,為了把這兩顆大傢伙平穩的移到地球軌道上,人類在2070年,就開始研究行星曲率引擎,足足耗費十餘年的時間才製造出兩顆龐大的行星曲率引擎,並消耗了約數百萬億噸的反物質,相當於當時還只完工十分之一的戴森球兩年的積累。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地球所在的軌道,最適合人類的生存,對接下來的星球環境改造的難度最低,所需的時間也是最短,僅僅數十年餘年時間,這兩顆原本死寂的星球,就已經變得勃勃的生機,除了體型略小外,已經和地球別無二致。
而且在建造過程中,所攻克的無數技術難關,也為接下來人類建造超大型造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戴森球還未建立起來時,人類還曾一度樂觀的預測,至少在一千年內,人類將再也不會擔憂的能源問題,然而事實上,人類對能源的消耗增速,遠比人類想象的更快。
正所謂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窮人無法想象,富人每月消費的數字,是他一輩子都無法賺到的錢,這個同樣也可以形容如今的人類,當能源極大供應時,為了消耗每天多出來的充沛能量,各種瘋狂的造物就開始被大量建造。
比如正在木星中汲取氣態行星物質被譽為“行星吸塵器”的氣態星球多功能採礦平臺。
比如正在巴納德星系的四號行星以及天狼星系的五號行星,正在緩緩剝離岩石層被譽為“行星剝離器”的巖質行星多功能採礦平臺。
又比如停留在地球附近,被譽為地球第三顆“人類終極衛士”,並能進行五十倍光速曲率飛行的行星堡壘。
這些龐然大物,每一座的直徑都動則上百公里,執行時每一秒所消耗的能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特別是行星堡壘,這是一顆直徑達到五百公里的龐然大物,雖然遠比月球小得多,但質量卻是月球的一點五倍。
厚達一百公里高塌縮度的合金層,除非用大質量的反物質直接命中,否則即便是人類自己使用全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破防,在建造出來後,它就只在周邊星域試航了幾次,最後因能量太過浪費,便一直停留在地球附近。
這不是反物質生產數量跟不上這顆信心堡壘的消耗,而是最近這些年來,人類開始有意識的儲備這種戰略資源。
就算是如今的人類,面對這個浩瀚無邊的星空,也算不上高枕無憂。
在四十年前,隨著新四代的空間探測裝置“天眼號”服役後,人類對周邊的探測距離,開始深入到周邊一千五百光年區域。
發現的地外文明,也從三個躍升到十二個,能被空間探測裝置發現的,最弱都是能對所在恆星系進行探索的文明,其中也不乏星際文明。
人類對各種地外文明的危險等級,自有一套嚴密的等級。
最低的為無害級:這一類文明,即便傾盡實力,也無法傷及人類一絲一毫,他們只能龜縮在恆星系內打轉,對地球沒有絲毫威脅。
這一類文明佔據人類發現的所有地外文明的絕大多數,超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