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們特產的嘴炮族。
他們就職的媒體機構,當然也具備各式各樣的背景。
不會不知道,搭上爆出如此“驚聞”的抗日武裝,今後的新聞價值到底有幾何。
稍具實力的機構,有的劃撥了專用電臺,方便被榮幸選中的“人士”專門聯絡特勤旅。
至少也規定,某個時段,機構電臺專供這些人士使用。
不具實力的?應該未被入選,各路愛國人士的判斷能力,肯定高過嘴炮族許多!
別的國度如何反應,暫不管他們。
即便網路將世界變成“地球村”,人們的關注熱點,還不可能做到一致。
至少在國內媒體,不論是華文、外文,之前登沒登過小鬼子漢奸策劃的鬧劇。
只要收到厚禮,都在開動印刷機,加班加點地印刷排好的次日報紙。
正在印刷中,主編、主筆,甚至可能老闆都親自跑來喊暫停。
緊急取消一些版面,另行排版。
額外加上一則:日軍不甘失敗公然違背國際公約使用毒氣彈,古北口抗戰軍民慘遭荼毒疾呼國聯正視調查之。
造成發行之後,部分報紙少了這則重要新聞。
各報不得不於一天后鄭重道歉,並重新原文刊發。
比較有趣地晚了一天搶發全部新聞的英屬馬來亞英文、華文報紙,算是取得齊步走。
在沒有興起網際網路的時代,紙媒就是原始版的網路。
別看傳播速度慢了很多,覆蓋率也相差太遠。
但是由於技術所限,隨意修改照片的可能性小,而且造假更難,可信度也就高。
翻查對比起來,也容易得多。
沒有隨看隨丟習慣的人,泡上一杯咖啡或茶。
將之前日偽精心編排的各類報紙,跟現在拿到手的報紙擺一塊,進行一番比較。
發現有日軍姓名、屍首、號牌、武器的照片,怎麼看都不是能夠編造的出來的真品。
即便是最有“疑議”精神的各個西方間諜,都結論:傲慢的日本人,這次逃避不了啦!
北平、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憋了一肚子氣的人們,這回算是找著發洩口。
不知怎麼回事,他們這次既沒有像以往那樣大型集會,也沒有到處喊口號。
而是晃晃悠悠地三五成群,到處給那些沒有讀報習慣的群體,展示他們的“集報”成就。
弄得急於依據《敦睦邦交令》,瞅機會逮人的民國政府軍警,自己都成了觀眾。
看著看著,別說逮人了,偷偷地也找報童賣兩份掖上。
順便到大餅鋪、糕點屋,或是炒貨店,想看看他們這兒有沒有過期的,關於日偽精心編排內容的報紙。
圍觀有通匪嫌疑,拿回去糊牆,有事沒事看幾眼,總是無罪的吧?
很可惜,老闆、夥計都陪著笑臉說,早就被別的顧客,搶先高價買走了。
沒辦法,只好再去那些拾荒窩鋪碰碰運氣。
面黃肌瘦的流浪難民,看到“老總”找來正害怕。
沒想到今兒個“老總”們忒和氣,找著皺巴巴的報紙,還丟幾個銅鈿當買報錢。
部分心直口快的,看看四周沒什麼可疑之人,還大方地攤開新舊報紙。
幹起那些“排日反日分子”才幹的事,而且說得是眉飛色舞。
似乎他們就是抗日義勇軍冀東特別勤務旅中的一個,那些該死的死鬼子,就有死在他們槍下的。
被“抗匪”有意來個後發制人,弄得個顏面無存的日偽,就不想查封這些報紙,甚至是報館嗎?
他們當然想,否則也就不會找到冀察政務委員會、南京國民政府,咄咄逼人地要挾。
再不制止這樣嚴重損害“日中”關係的行為,杜絕這些“歪曲事實”、“為抗匪張目”的報紙繼續發行,危害邦交關係的全部責任,將由國民政府承當。
而南京國民政府、冀察政務委員,也想杜絕這些報紙出現。
可惜這些報紙並未引發什麼“浪潮”,出動的軍警除了在街上閒逛,順便也看看報,其它什麼異常也沒有。
即便那些極其親日的“要員”,也沒有傻到自己下令掀起浪潮的地步。
於是就私底下或打電話,或登門獻策,說能不能由日方以往常手段,派出浪人、小漢奸,帶上付錢即跟班的街頭無賴混混。
把報童痛毆一頓,把報館狠狠圍堵幾天,把主筆、主編,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