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氣卻溼潤的很,還充斥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腐臭味。
“那是什麼東西?”走在最前面的才子突然高聲說道。
順著他手中電筒的光線,我看到在前方遠處樹立著幾根腰粗的圓柱,一米多高的樣子,好象從石地長出來的樹幹一樣。
“先別過去!”我制止了大家繼續前進,這裡似乎比吳者的寢墓還要巨大,六把電筒的光亮投射在其中除了舉起來能看到五米多高的頂壁,和來時的通道,竟然三面看不到邊際,天曉得裡面到底有什麼機關陷阱。
我全力地向四面丟擲了十幾根冷光照明棒後,這巨大的石室才逐漸顯露出它的真容來。
面積之大超乎我的想象,比吳者的棺寢墓大了何止一倍!整個石室為凹字型,似乎是與吳者凸字型墓室相互對應,長度足足有裡許,寬度也絕對超過了二百米!
正中是許多根兩米多高的腰粗圓柱向外傾斜密密圍成的籬笆似的圓圈,裡面是一張圓形的棺床,床上放置的三米多高的棺槨竟然也是圓形的!
而在那圈籬笆的外面,則是最初才子發現的無數根一米多高腰粗的圓柱從地面伸出,排列得非常規則,直直地看過去,一排圓柱像是一條從棺槨出發射出來的直線,整個柱陣看起來,又形成了一個比一個大的圓圈套在圓形棺槨外,向外擴散。
我數了數,從圍繞著棺槨外的那圈籬笆那圈最小的圓圈開始,到最外一層圓柱形成的圓圈,一共是九層。
“是木頭的,我操!都是金絲楠木!”才子已經把我們落下了十幾米的距離,率先零距離地接觸到了最外一層的圓柱,驚訝的喊叫道。
我這一驚可不小,金絲楠木極為珍貴,更別說成長到人腰粗細的,這一圓套一圈的木柱,少說也有幾百上千根,如此奢侈真是無法想象,不知道正中那個棺槨裡埋葬的到底是什麼人?這架勢比吳者的棺槨還要氣派!
這到讓我猜不透墓室之中到底安葬的是什麼人了,古時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帝王陵墓,一般來說,帝后妃合葬時,都是共處一間墓室,帝王在中,後、妃在旁,就算是分穴而葬,妻墓的規格也絕對不能高於夫的墓葬規格,這座墓穴明顯違背了這種男尊女卑的封建禮制,但若是說這間墓室中安葬的是吳者的父母之輩卻又同樣與禮制不合。
不管怎麼樣,準備工作得做足了,我招呼了一聲才子,才子立刻會意,從揹包裡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替命香,這牲口不知道從哪裡搞到的藏香,足足有拇指粗細,一尺多長,比普通的香燭大了一倍還多。
“香火猛些,就算是鬼也會高興的。”才子得意地說,邊朝墓室的東南角走了過去。
我苦笑著搖頭,回頭正看到賈教授兩眼瞪得溜圓,我幾乎以為那雙眼珠子隨時有滾出眼眶的可能。
“這是,這是,太陽墓啊!”賈老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的景象,良久後驚撥出口。
“太陽墓是什麼東西?”我疑惑地望著表情近乎呆滯的賈老重複了兩遍問題,賈老卻渾然不覺,不過聽他這麼一說,感覺眼前這神秘的棺槨和外面那些木樁組成的陣型的形狀還真是很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到是唐心在震驚之餘,解答了我的迷惑。
“太陽墓最初是在七十年代末被發現的,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附近,一共有幾十座太陽墓,這個名字是現代人根據墓葬的形狀起的,中間用一圓形木樁圍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樁圍成七個圓圈,並組成若干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不過這座比起世人所發現的太陽墓卻也存在了許多不同的地方,而且據說那些太陽墓距今已經有三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是啊,這裡的柱子可不止一尺多高,而且是九個圓圈,而不是七個。”我接著唐心的話說道,而且這座墓穴是西漢中前期吳者的墓穴,最多也就兩千年而已。
唐心點了點頭,抓起掛在脖子上的相機,拍了起來。
閃光燈一晃,賈老如夢初醒地回過神來,轉身急急地說道“對!對!全拍下來!全拍下來!千萬不要放過任何地方!“
“賈老,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在哪裡?”我好奇地拉住了賈教授問道。
賈老大為不滿地瞪了我一眼“你小子沒聽說過樓蘭古國嗎?”
樓蘭?我當然聽說過,簡直就是如雷貫耳啊!小時侯在老夫子那裡看到史記中對樓蘭的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是絲綢之路上所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我當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