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麼多年,為的就是等濟公出來,然後上去送人頭,成全濟公的一世善名。
更可氣的,別的強。奸未遂的濟公三兩天都能抓去交給官府,偏偏有個叫華雲龍的,先奸後殺好幾個,濟公還一直不著急抓,一直跟在屁股後面,就好像做劇情任務一樣。其實說白了,也未必沒有湊字數的嫌疑……
蔥鬱的樹林中,安逸的表情看不出喜怒,一雙眼光芒閃爍,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良久,他最終還是搖了搖頭,發出了一聲輕嘆,就似乎,懶得放棄什麼……
嘆息之後,他抬頭看向不遠處,那裡有一條小路貫通樹林,遙遙不知通向何處。
安逸微微沉吟,忽然甩開大步,踏上小路漸行漸遠。目標,卻是樹林深處……
密葉下,零星的陽光撒在身上,影影綽綽間,使他的背影顯得越加捉摸不定……(未完待續)
ps:依然6500,一更~
第一百六十五章 搗亂
卻說安逸一路向樹林深處走去,一路上芳草萋萋,樹綠茵濃,他也不管身處何地,繞有興致的兩旁景色,以圖對天地之道多有領悟。
他現在意識世界中的天地,天上還差日月,地上差草木山川,所以當然是要對這幾者多加體悟,爭取早日完善,將整個世界搭建起來。
如今他為自己定的目標就是寄情山水,遙望日月,暗掌陰陽,體悟五行。天之道在於陰陽交會,地之道在於五行生剋,這句話或許並不準確,但卻是安逸如今的體悟。所以陰陽、五行亦在他計劃之內。
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畢竟日為陽、月為陰,山為金、土,草樹為木,川海為水,日照木而生火,這一切之間都是互有關聯的。
而安逸此時體悟這些也比之前要快的多了,不僅僅是道行的增長,最主要的還是有人道相助。
人道秩序大體分為十二家主體,其中道家、陰陽家、農家、墨家,正是以竊取天地之道為能。
而現在安逸得了人道助力,自然對領悟天地之道更加容易,是以雖想早日成道,但姿態卻甚為悠閒。
一路上走走停停,他也不施展什麼法術,就像普通人一般。可他走著走著,卻發現四周樹木從少到多最後竟又逐漸稀少,跳眼望去,正有一城池在不遠處。
他心下不禁搖頭。他本意是找一深山茂林,領悟山水之道,是以才往樹林深處行走。沒想到這麼一會兒竟然把樹林貫穿了,原以為是進林的路。現在反而又出林了。
不過安逸倒也不失望,抬眼看了看前方城池,心道既然來了倒不如進去瞧瞧,左右也不知身處何地,倒不如打探一番。想罷。就向林外走去。可他剛走出不遠,還未出林,腳步卻不由停下,側著頭看向一邊,有些啞然。
只見那裡有一顆歪脖子老樹,老樹下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手上正拿著一條絲絛,也就是古時栓褲子的褲腰帶,此時正一蹦一蹦的往樹上扔著,看那意思,似乎想把腰帶掛在樹上。打個結,繫個扣,然後把腦袋套到裡面,上吊玩呢。
安逸不由心下無奈,他忽然想起整部《濟公全傳》貌似就是濟公解救一個上吊的老頭開始的,那老頭姓董名士宏,錢塘縣人,有個女兒叫董玉兒。因為母親病重無錢醫治,老頭董士宏就把女兒賣了,給母親治病。沒成想他母親該死。過不了幾天就一命嗚呼了,老頭就把母親葬了,然後用了十年時間,攢夠了贖女兒的錢,然後回到臨安府想要把女兒贖回,另找婆家。
可等老頭到了地界。沒料買他女兒的那戶人家早就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當官。所以他心中一失落。就難免借酒消愁,多飲了幾杯酒。等老頭酒醒之後。一摸身上卻發現銀子沒了,當下萬念俱灰,想著銀子也丟了,女兒也找不到了,倒不如死了一了百了,所以就來西湖邊樹林上吊。
此事正好被濟公遇到,攔住老頭尋死,然後施展佛法幫其尋回女兒。最後老頭父女團聚,這也是遊本昌飾演的《濟公活佛》裡的第一集,“陰陽淚水”的劇情。
安逸之所以無奈,是因為他打來就沒想跟濟公有什麼交集,畢竟這本書的邏輯讓他不喜歡,若跟濟公發生什麼不愉快,那他也別想好好悟道了,這也是他剛來就想往深山老林鑽的原因。不過現在既然遇到,他倒也沒想刻意避開,心想萬事隨緣而已。
安逸在腦中把劇情回顧一遍,再次看向老頭,只見老頭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褲腰帶扔樹上了,估計是怕摔著,老頭把褲腰帶拴好後使勁扯了半天,想是在試驗褲腰帶能承受多大分量。
就在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