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套馬人》(第2/3 頁)
著幾分有色眼鏡。
當然了,剛剛成立的雁冰文學獎在評獎方面還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只是現在林為民已經透過寫作名利雙收,對於獎項這種榮譽性的東西並沒有那麼看重了。
有當然更好,沒有對他又沒什麼損失,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就很好。
魔改版《追風箏的人》的創作在進入中段以後就逐漸順利起來,該查的資料都查的差不多了,故事情節都在林為民心中,剩下的就是融會貫通。
劇情的發展不需要林為民再多費什麼腦筋了,最關鍵的是他還要修復中的一個bug。
其實也不算是bug,只是原著作者在米國待久了,內心早已被薰陶成了地地道道的老米,《追》這部的價值觀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阿米爾一直接受著朋友的保護、照顧,卻反過頭來汙衊朋友,讓他一家人失去工作。最後朋友在戰爭中死亡,他也並未悔改,而是因為知道了哈桑是他父親的私生子才決定找到哈桑的兒子。
這樣的劇情和主人公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與中國人的一貫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林為民在中摻入了一些反諷的因素,本來他還想在結尾處來一段因果迴圈的處理。
巴音收留阿來夫後不長時間,國內風起,巴音這個文化人被捲入其中,未能倖免。
可林為民寫到半路還是把這些內容刪掉了。
這個時候國內對於運動的主流是批判,對知識分子是同情,他這部分內容如果放出去絕對會引起軒然大|波,還是別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回到燕京接近半個月後,林為民終於完成了魔改版《追風箏的人》的創作。
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部,全文突破了三十萬字,在林為民的作品序列當中屬於當之無愧的大部頭。
為了中和價值觀問題加入的反諷因素也融合的很好,並沒有造成突兀的閱讀感受。
林為民將手中的稿子放下來,來到窗前伸了個懶腰,總算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
今天恰好的週末,窗外陽光正好,中午的時候秋老虎還有點威力,早晚卻完全涼了下來,甚至需要穿一件單衣。
他在院裡溜達了一會兒,才想起來自己回來這麼些天,好像一直沒有聯絡過陶慧敏,得寫一封信問候一下。
“親愛的慧敏同志:杭城一別已近半月,香江演出還順利嗎?適應那邊的水土嗎?我現已回到燕京,工作順利。這些天醉心創作,忽略了與你的通訊……
分別半月,思念之情如三月淅瀝瀝的細雨,聲聲敲打著窗欞,讓我夜夜難以入睡。
輾轉反側之時,將思念捋成詩句,特與你分享。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盼演出結束之後,與伱再見之日。
……”
香江是個港口城市,小百花越劇團的演出之旅進行了半個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收穫了無數香江市民票友的追捧,更登上了香江當地多家報紙,連電視臺都來採訪了。
因為這次赴香江演出,小百花越劇團算是一戰成名了,還未回到之江,之江省內的報紙便連篇報道起了劇團在香江所受到的歡迎。
在如今這個年代,任何人、事、物但凡能在國外溜達一圈,都是為國爭光的存在。
香江雖說屬於中國,但現在仍在英國人的管轄下,自然在這種光環的輻射範圍內。
是以,小百花越劇團從香江回來剛下飛機,便受到了之江政|府部門的大力禮遇,連續參加了好幾天的活動才閒下來。
林為民的信恰好就是在這個時候送到了陶慧敏手中。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讀到這首情詩時,陶慧敏的腦海中不由得又回想起了和林為民相識的過程,恨不得立刻見到他。
“慧敏,誰來的信啊?”蔣瑤一臉八卦的出現在陶慧敏身旁。
陶慧敏立刻將信紙藏在身後,惹來蔣瑤的調侃,“哎呦,藏的這麼緊,肯定是情哥哥來的了。”
陶慧敏忍不住啐了她一口,兩人打鬧了一會兒才停下。
蔣瑤最終還是看到了林為民寫的那首情詩,與其說是她想看,不如說是陶慧敏按捺不住內心想與人分享的喜悅。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真是太美了!”蔣瑤眼神迷離的感嘆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