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1/2 頁)
多年之後,周潔倫在上綜藝真人秀自扒回憶錄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沒有憲哥,就沒有我周潔倫;沒有誠哥,我就不會是這樣的周潔倫。”
然後臺下無數粉絲紛紛驚歎:握草!原來當初你出道之前,曾經被逼成那樣的周潔倫!
至於周潔倫為什麼要叫比他小5歲的顧誠“誠哥”,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出於一種對藝術的達者為先吧。
作為一個內心忐忑的新人,在出道前最緊張的前夜,突然有一個陌生人不遠千里飛過來告訴你:他很看好你,以後隨便唱,愛做什麼樣的音樂就做什麼樣的音樂,不要有商業元素上的顧慮。
不管你唱成啥樣,哥保底你在大陸一年100萬張的唱片銷量。
這種鼓勵,對於一個新人來說,無異於定海神針。按當時的物價,華語區的唱片雖然比扶桑和東夷便宜數倍,但每張碟的歌手提成好歹還有三四塊錢。這相當於就是承諾不管周潔倫把音樂做成啥樣,至少一年有三百萬人民幣收入。
2000年的周潔倫,在金錢上還沒什麼野心,他只想做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已。
因為顧誠的出現,他的人生軌跡顯然發生了劇變。那些出於商業考慮而不得不寫、而其實周潔倫自己並不是非常喜歡的作品,比如《雙刀》、《亂舞春秋》這幾首後來02、03年為了商業代言而創作的歌,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裡,再也沒有被周潔倫創作出來。
也不會被其他任何人創作出來。
顧誠本來就記不住周潔倫多少歌,記住了他也不屑於去抄襲那些連歌手自己都不喜歡、純粹為了商業目的才寫的歌。
周潔倫多年後那句“沒有誠哥,我就不會是這樣的周潔倫”,顯然就是這個意思。
顧誠讓他的音樂更純粹,更藝術,少了幾分對商業的妥協。
有這麼給面子的知己,還有啥說的,當晚周潔倫自然是請客大喝了一頓。就找了家眷村私房菜,顧誠、林志凌、方紋山,加上週潔倫4個人,不醉不歸。
周潔倫吹了五瓶啤酒之後,開始倒苦水:“當初憲哥讓我寫50首歌,然後挑10首打專輯,我一開始愣是沒想明白為什麼要寫這麼多!後來寫完,憲哥選好歌,我才明白——原來憲哥就是怕我太特立獨行。那些我自己覺得不是最好的歌,在他眼裡才是最好的。在我眼裡覺得最酷的,比如《雙截棍》,就被憲哥否了。他語重心長和我說:這些歌,不是不能唱,得等我特別出名了,才能唱。說實話,憲哥待我是沒說的,但這句話我真是不服!”
顧誠完全可以理解這種說法。商業創作和藝術創作的考量,本來就不是一個角度上的。
就像二十年後,那些搞網路文學的網站,也會有很多編大語重心長勸寫手:你寫那創新玩意兒幹嘛?先寫本套路小白文,把名氣打出來才是最重要的。成神了你才有資格談創新,都沒成神,創新有個屁用?連被人看到的機會都沒有。
顧誠後世做過七八年網際網路娛樂內容平臺的資料總監,這方面的大風大浪、人情冷暖,啥沒見過?
於是他很貼心地勸慰說:“倫哥,放寬心,這種事情,咬咬牙就過去了。當年有個編劇找到卓別林,給他看個劇本。卓別林就說:等你有我的名聲之後,你就能寫這種劇本了,但是現在你還沒我的名氣,你只能寫更好的東西。要麼你就給我唐三兒哦不卓別林當工作室的槍手,掛上我的招牌之後再寫這種劇本。”
周潔倫迷迷糊糊地,聽了顧誠的奇葩言論之後,竟然酒都有點醒了:“三兒是誰?”
“沒,就是卓別林,剛才喝大了,口齒不清。”顧誠把說漏嘴的事兒輕輕掩蓋過去,心說幸好自己見機得快,果然還是腦子裡同類的典故記得太多了,差點說混了。
周潔倫沒有懷疑。
然後一夥人就“藝術最喜歡的,為啥就不是市場最喜歡的”這個話題扯淡了半晌,顧誠自然是旁徵博引,把他關於後世的“人工智慧內容推送時代”的前景展望了一番,用本時代的人聽得懂的詞彙,略微露出那麼一鱗半爪的乾貨,就把三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就差斬雞頭燒黃紙引為知己了。
一夥人喝到半夜,顧誠都想告辭閃人了,周潔倫卻死死拉住不放,說:“誠哥,你這麼懂行,肯定不是個光會做生意的。是不是原先也搞過音樂?肯定也自己試著寫過歌吧?”
“沒有,我就是聽得比較多看的比較多,自己不在行的。”
聽了顧誠的否認,方紋山都看不下去了,在一旁幫腔:“不可能,否則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