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別人的疼不一樣,我疼得特別厲害——人們失戀的時候也很容易這麼認為,以為自己的感情最特別,自己的失戀比別人的都痛苦。
生活的元素很豐富,你活得越久,就越明白這個道理。年長的人都知道,失戀不是個問題,問題是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頂上來,生活總是在繼續。
關於王偉為什麼消失一年。
我覺得一個是他已經反覆地向杜拉拉求和過了,杜拉拉既然還想和王偉好,她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拿捏好分寸,過分考驗了王偉的耐心,矯情了些,弄得王偉搞不清楚她心裡到底怎麼想。現在的人,耐心是有限的,我已經認錯一百次了,再認下去,興趣都沒有了。這一點,王偉消失後,杜拉拉已經認識到了。即使是佔理的一方,適當的時候也要明智地結束戰鬥。
兩個人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願意以戰敗國的姿態或者被貼上犯過錯誤的標籤生活下去,夾緊尾巴一陣子是應該的態度,誰叫自己錯了呢。但一輩子給你捏個短,就沒有意思了,這也是王偉會離開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因素,兩人在北京明確關係的時候,杜拉拉向王偉表明過DB的職位對她的重要性,她非常看重這份工作,到了王偉那麼不愉快地離開DB,實際上,只要杜拉拉繼續待在DB,他們的關係就不太好辦。杜拉拉必須做一個取捨。
你曾說你比較關注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比如房子、教育、看病、就業、養老,還有投資理財,這些在續集中得到體現了嗎?你認為一部好的暢銷作品具有哪些元素?
李可:杜拉拉2仍然是一本職場小說,同時,它具有超越職場的現實主義態度,除了職場內容外,小說還涉及了擇偶、買房和投資理財等內容。
個人觀點,一部好的暢銷作品,內容是第一的,能引起回味和思考,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產生一定影響衝擊,而不是以誇張的姿態或者華麗的詞藻出位。否則,其暢銷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內容能經典一點共性一點就更好了。
說白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暢銷書是有點實際意義的書,能引起共鳴,能解決問題,人家讀了你的書覺得有點用處,此外,讀的時候也別讓人覺得太累,能給點閱讀的*。
只是開頭難一下
李可應北大就業指導中心之約寫給大學生的一封信(1)
編輯手記:讓夢想照進現實
新華網曾經根據2008年所有大學生使用者在卓越亞馬遜的購書記錄,按照作者排名,以銷售冊數為統計標準,對當代大學生的閱讀做了調查。
在這項調查中,《杜拉拉昇職記》名列第二。隨著就業壓力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對擇業、職業規劃越來越重視,職場小說中來自實踐的心血總結,正是對大學生課本的有效補充。
2008年,李可應北大就業指導中心之約寫給北大學生的一封信,對於求職、擇業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同學們,大家好。
又到了臨近畢業的日子,年復一年,在這個夢想週期性遭遇現實的季節,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而言,在精神上和身體上準備好奔赴新生活,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由於即將自負盈虧,很重要的一個思考是對經濟收益的權衡:房子的首付款在哪裡?如何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盛宴?
說得直白點,就是什麼樣的前程是好前程?怎樣才能獲得一個好工作?
現實與定位
定位是個很沒有趣味而又不討巧的詞,但這是一切的終點和起點。比如這牽扯到為什麼要考研,為什麼要出國?
雖然借鑑歷史很重要,但考研和出國,不該僅僅是因為之前的師兄師姐們這樣做,也不是因為別的同學這樣做——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你本人的下一個人生目標需要你這樣做。我們應該明確出國或者考研能帶來什麼益處,並且這個益處是優於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的。就好像跳槽不該僅僅因為現在的工作不夠好,而更應該因為新工作是你更滿意的。
對於求職而言,首先是需要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某家單位,然後要同樣清楚為什麼這家單位要選擇你。(它能給你什麼?你能給它什麼?)
在採取行動之前,我們不妨問自己四個問題: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選擇的工作,能賴以謀得我要的生活嗎?
——我喜歡做這份工作嗎?
——我的能力足夠做好這份工作嗎?
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淡泊從容的簡單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