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第3/4 頁)
“都城”了,那他的根據地也離汝寧、歸德太近了些,如果兩軍之間的交戰曠日持久,汝寧軍的兵力和精力也將一直耗費在豫中、豫北這一帶,根本騰不出手腳來佔領其他地方。因此,汝寧軍是絕對不允許李自成的闖營在開封城落地生根的。
“學生不怎麼懂兵事。不過就問上一句長敬:對付狡詐如狐般的張賊,就去一個鎮的兵力,那是否是太少了些?”鄧啟帆問道。
“就張賊那些剛湊起來的烏合之眾,最多也就是幾萬人。我覺得動用一個鎮還有些多了呢。”吳世恭不屑地說道。
因為在現代的時候,吳世恭對歷史知識比較孤陋寡聞,所以他就知道李自成,卻不知道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因此現在汝寧軍的決策也受到了吳世恭的影響,對李自成的闖營就有些重視的過分,而對其他各營農民軍就比較輕視。
所以說,什麼事都是這樣,要麼全知道,要麼全都不知道,像吳世恭這樣仗著自己肚子裡的半瓶墨水來辦事的,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判斷失誤。(未完待續。。)
第八百零九章互相盤算
而鄧啟帆也確實不怎麼了解軍事,所以聽了吳世恭這麼一說,他也就沒有了異議。
“那麼長敬!此次救援開封,我們將會動用多少人馬呢?”鄧啟帆又問道。雖然他也知道汝寧軍出征的大概人馬,但他還是想從吳世恭這裡瞭解等更清楚一些,畢竟大軍的後勤供應是由鄧啟帆來負責的。
“這次出兵將分左中右三路,共計兵丁數十一萬三千六百多人,戰馬一萬四千多匹,其他騾馬一萬七千多匹,真是把我們汝寧軍的家當全部拿出去了。”吳世恭笑道。
確實,此次出兵,汝寧軍已經是要動用自己絕大部分的兵力,而留在汝寧、歸德兩地的留守兵力也只有一萬多人。所以說,如果在汝寧軍出兵的時候,鳳陽的明軍和湖廣的左良玉部出兵進犯,那留守的汝寧軍也就沒有了足夠的兵力,保證戰火不燒到自己的境內了。因此,汝寧軍的這次傾巢而出確實是有些風險的。
不過,憑著汝寧軍留守的兵力,再加上有著內務司的部隊、工坊司民兵和護莊隊這樣的預備役兵丁的支援,守住汝寧軍的重點城池和重點區域還是沒有問題的,也支撐得到汝寧軍主力的歸來。但不管怎麼說,汝寧軍這次出兵也算是破釜沉舟了。
“十萬虎賁!”坐在椅子上的鄧啟帆想象著這數字,腦中就有些憧憬,“那應該犁庭掃穴般地把圍困開封的民賊都掃蕩乾淨了吧!”
“呵呵!掃不乾淨。這次也不能掃乾淨。”吳世恭樂道。
“哦?難道開封的李、羅二賊有著如此實力?我們傾巢出動之下,還不能完全應付他們?”因為保密原則,所以此次具體的軍事行動計劃,鄧啟帆並不怎麼了解。而且他對汝寧軍和其他敵軍的實力也有些道聽途說,不能準確地估算出敵我對比。
不過這也是基於汝寧軍軍政分開的原則,所以離開了吳世恭。汝寧軍中就沒有人可以獨立出來。當然,在出兵之前,吳世恭也肯定會把具體的計劃對鄧啟帆等高階文官交待清楚,畢竟他們也要配合著做些後方事宜。
而在今天的聊天中,吳世恭就是要提前幾天給鄧啟帆透底了。因為此次的汝寧軍不僅僅是要破敵,而且還要去征服。並且在征服新的控制區以後,還要在新的控制區上建立新政權。
因此,汝寧軍已經在各個屯田莊子和各個鄉鎮抽調了近千名文官,集中在汝寧培訓了幾個月了。培訓他們怎麼樣理政、怎麼樣建立地方武裝、怎麼樣恢復生產、怎麼樣剿滅匪盜、怎麼樣恢復教育體系等。
而這些文官將隨著汝寧軍的出征大軍,分佈到新佔領的各個地方。立刻建立起以鄉鎮為基層的地方政權,保證這些地區牢牢地抓在汝寧軍的手中。
就是一句話:現在的汝寧軍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因此,吳世恭就是讓鄧啟帆早做安排了。
“盡遠!你我都知,我們絕不會讓開封城落入陝賊之手。那麼你認為:沒有了開封城,那陝賊將會佔據何城作為其居城呢?”
“應該也是座大城吧!”鄧啟帆不很肯定地回答道。
“正是!軍令司預判:陝賊的第二選擇有三處。一個就是湖廣的襄陽或者武昌;一個就是西安;最後的就是北京城。當然。山西的太原也有可能,不過可能不大。”
“先說西安。關中之地確實是王業所在。可山陝兩地兵禍了十幾年。百里無人煙,田地荒蕪,要把其重新建立起,陝賊必費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那裡還有孫督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