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2/4 頁)
和軍情局不懈的努力下。除了劉國能部以外,李祿部、鄧啟帆部和陳、江聯軍都被汝寧軍滲透得十分厲害。只要條件成熟,吳世恭就有絕對的信心,起碼把他們一半的部隊招攬到自己一方來。
不過吳世恭還是要說些安心的話:“彪子的團練鎮已經整編完成,多餘了近五千商行護衛。我準備讓常猛把他們都帶到湖廣去,墾荒商行在南陽、汝州已經走上正軌了,也需要尋找新地盤了。”
“還有,這次汝寧軍是在盡遠的家鄉作戰,盡遠也需多費心,多介紹些同年故舊給我們汝寧軍。那裡的屯田莊子還需要有人來打理呢。”
“那是一定。”鄧啟帆連忙笑著答應道,“其實學生也已經去信,他們都很踴躍,就等著我們去呢。”鄧啟帆的家鄉就在桐城,文風鼎盛。當然也是一個科舉的慘烈戰場,所以有很多文人倒在了考場上。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出仕的機會。他們當然會踴躍了。
“長敬!八萬兵是否太多。倒底現在我們用兵的地方不多。而且維持著這麼多的兵丁,憑著我們現在的財力,每年要倒出近十萬兩啊!”鄧啟帆還是從財政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當溫體仁下臺以後,錢益謙當然出獄回鄉。而與歷史不同的是,侯詢也被崇禎皇帝放出了詔獄。這也是安撫吳世恭的一個行為。
但與錢益謙不同的是,侯詢卻沒被放回鄉。朝廷給了侯詢一個閒職把他養起來了。這就可以看出侯詢發掘出吳世恭和左良玉的重要性了,朝廷在安排侯詢的時候真是煞費苦心啊!
而揚嗣昌雖然資歷較淺,還不能夠入閣,但其在崇禎皇帝的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不是首輔的首輔了。於是,揚嗣昌的“十面張網”計劃開始實行了。
可是計劃一開始,就得到了各地督撫的抵制,不過別人最多是陽奉陰違,陝西巡撫孫傳庭則是公開抗拒了。
孫傳庭認為:因軍兵屢戰,多經潰乏受挫之苦,況且連年征戰,民力疲竭,此舉未必能收到預期效果。
當然,孫傳庭也知道揚嗣昌在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他料知他的計劃不會被採納。於是孫傳庭便著手清點私產,得銀兩四萬八千兩,並招兵買馬,自辦圍剿所需的人力及資財。
這行為完全就是私設小金庫,不過孫傳庭也有苦衷,他本來與崇禎皇帝約定的就是私籌軍餉,而現在變成了朝廷調撥,這怎麼讓深知朝廷拖欠軍餉的孫傳庭放心呢?說到底,明朝朝廷的信譽在自己的封疆大吏眼中也完全沒有了。
當明廷彙集各處上報的招兵募馬的數額時,唯獨孫傳庭的奏疏未送到。素與孫傳庭有隙的楊嗣昌於是乘機發難,抱怨朝廷的軍法在陝西竟行不通。而孫傳庭則上疏申辯。
也就不判斷誰對誰錯了,反正孫傳庭很不給揚嗣昌面子。這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呢,於是揚嗣昌就想發難了。可是孫傳庭卻以一連竄輝煌的勝利回應了過去。
在商、洛之戰中,孫傳庭折衷了兵部“堵截正面,固守商洛”的議定,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帶的戰略要地。當大天王率領的農民軍進襲到慶陽、寶雞時,孫傳庭迅速回師在合水將其擊敗。然後就是對其他各營農民軍的勝利,一時風頭竟然超過了洪承疇。不過,這也埋下了揚嗣昌和孫傳庭失和的原因。
而這些勝利使得陝西的農民軍實力大減,他們也無力大股侵犯河南了。所以在這些日子,吳世恭的汝寧、歸德是相當的平靜。所以鄧啟帆才認為不需要維持這麼多的兵。
“那你認為可以維持多少兵呢?”吳世恭問道。
“至少裁減三萬!那勉勉強強的就夠了。”鄧啟帆答道。
吳世恭考慮了一會兒,說道:“太草率,這些兵丁好不容易有機會進入軍隊,退役後就可分得田地,一旦把他們裁減,心有怨言啊!這樣吧!維持六萬兵丁,其餘的讓各大商行僱用一批護衛,養上一些;在歸德府安排一萬,安置一些,其餘的都轉到內務司吧!”
“那可節省不了多少錢。”鄧啟帆提醒道。吳世恭的方法完全是換湯不換藥。
“不過是過苦日子吧!”吳世恭倒是很樂觀,“反正這麼多的風風雨雨都過來了。”
見到吳世恭拿定了主意,鄧啟帆也只能夠點點頭。但到了最後,鄧啟帆還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俯過身,小聲地問道:“長敬,你給學生透個底,倒底還需多長時間?”鄧啟帆就是要問汝寧軍起兵的確切時間了。
“兩年!甚至兩年都不到。”吳世恭肯定地回答道。
“那學生就保證五年的週轉!一定會保證的。”鄧啟帆咬牙切齒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