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第3/4 頁)
的叫喊著:“聖上有旨,聖上有旨。宣睿親王回盛京覲見!”(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九章盛京密議
崇禎十一年八月十二日,盛京皇宮。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多爾袞在大殿上一絲不苟地行著三跪九叩的大禮。
望著殿中那位對自己“恭敬有加”的十四弟,皇太極在恍然間似乎有些失神。他想起了當年老汗駕崩後,自己合縱連橫,奪取了眼前這位幼弟的汗位,又逼死了他的生母烏喇那拉氏(阿巴亥)。本以為能夠把多爾袞完全玩弄於股掌之間,沒想到,在不知不覺中,當年的這棵幼苗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了。
在內心裡,皇太極真有些佩服老汗努爾哈赤的眼光,這位十四弟太駭世驚俗了。在自己的百般提防和打壓下,多爾袞三兄弟照樣把兩白旗經營成了一個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成為了滿清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相比較自己的那位只知道打仗,卻沒有絲毫政治頭腦的長子——豪格,皇太極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不知不覺中,皇太極的思緒飛到了多爾袞的成長經歷。他對內一直對自己恭敬守禮,對外又立下了赫赫功勳。尤其是在徵林丹汗的時候,多爾袞傷了腎水,註定一生無子嗣。要不是這個原因,說不定自己就要把他……。
突然間,皇太極胸中升起的一股豪氣把這個念頭生生地打壓了下去。自己是誰啊?是大清國的開國皇帝,是統領滿蒙兩族的天聰汗。只要自己在位,多爾袞就是人中龍鳳都要給我跪著。如果他聽話,皇太極是不吝給多爾袞富貴,讓其扶持自己的子孫的。如果他有異心?皇太極還是猶豫著不敢妄下狠手,因為滿清八旗的力量太弱小了,根本經受不了內亂啊!
因為沒聽到皇太極的“免禮!”。多爾袞就一直在殿中跪著。誰也看不出,在他平靜的外表下,內心卻是在波濤翻滾。“韜光養晦!韜光養晦!”多爾袞在自己的心中一直在吶喊。他知道,只要自己有任何不是,皇太極是不會輕易地放自己過門的。
“哈哈哈——!”龍座上突然傳來了一陣大笑:“十四弟,你怎麼還跪著?快些免禮吧!八哥這些天老走神,真是有些老了。”
多爾袞連忙再磕了一頭,道:“大清國還需皇上掌舵,皇上千萬要保重龍體!”
“哈哈!快些起來吧!也就是十四弟你們讓八哥我省心啊!”
一旁的太監在皇太極的示意下搬過一個圓凳,站起來的多爾袞挨著圓凳邊上坐下了。皇太極對多爾袞點點頭。問道:“今天我們兄弟就聊聊家常。你說說,你知道現在明國裡的狀況嗎?”
“回稟皇上!臣弟略知一二。有什麼不對的,還請皇上見諒!”多爾袞道。
“誒?咱們兄弟客氣什麼?說錯話都恕你無罪!快些說吧!”皇太極一擺手說道。
“那臣弟就在皇上這裡獻醜了……”
多爾袞開場白就是一堆廢話。無非是我大清如東昇之日,大明是日薄西山;皇太極是英明之主,崇禎是昏庸之君。反正是以強烈的對比襯托出皇太極的豐功偉績。
馬屁拍完以後。多爾袞開始敘述起明朝的情況。因為在關內廣佈密探,再加上晉商等漢奸在傳遞訊息。所以滿清對明朝內部的情況是瞭如指掌。而多爾袞作為大清最上層的人物。也基本上掌握了全部資訊。
可是多爾袞的敘述卻很講究分寸,他不漏掉一點,但也不多說一句。即要顯示出自己對大明事務的關心,但又不能越俎代庖為皇太極做出一點兒決策。這感覺?那走鋼絲還是真難啊!
皇太極雖然對這些情況也是瞭如指掌,可其還是裝作饒有興致地在仔細聆聽。一邊聽,他一邊還在不斷地微笑點頭。直到多爾袞說道:“明國調集大軍圍剿境內民賊。民賊日趨勢小,明國也日趨安寧!”時,皇太極才突然“哈哈哈——!”地大笑著,打斷了多爾袞的話。
“就是明國平息民賊。那朕再問十四弟一句。明國以後該如何呢?”
多爾袞微微一躬身,道:“恕臣弟愚昧!臣弟不知。”面對著皇太極,多爾袞的謹慎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就算是知道明朝下一個出兵的目標肯定是滿清,但多爾袞還是保持著不拿任何主意的態度。
“對朕,十四弟還需如此嗎?”雖然皇太極的話中有些責怪,可他微笑著好像一點兒也沒動氣,因為皇太極已經很熟悉多爾袞的這種態度了。
見到多爾袞還是不吭聲,皇太極接著說道:“兵法有云:先發制人。不可讓明國安穩啊!朕準備讓國族健兒再次入關。十四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