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第1/4 頁)
雖然在名義上。河南總兵張任學確實在戰時可以調動河南的一切戰兵,可在現實中,就是如當時的山東總兵丘磊都調不動曹州總兵劉澤清,因此,就更不用說吳世恭這種桀驁不馴的軍閥化武官了。
不過這次吳世恭倒也挺給張任學面子,他抽調了南陽軍的一個協,江澄的獨立協,以及趙德功帶來的五百親兵,以南陽營、汝寧營和歸德衛的名義聯合出軍,名義上以趙德功為主將,周巡為副,實際上就是周巡領軍。
這一萬五千多人馬將聯合張任學部,共同西進平叛。其實關鍵的是去佔據均州並在均州留下一支大軍。可是這麼一來二去,直到七月中旬,兩軍才做好了準備,得以順利匯合。可是當他們剛出發沒幾日,卻驚訝地聽聞最新戰報,這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已經不需要再去支援左良玉了。
在進入七月以後,左良玉順利地收復了房縣,先立一功。之後按左軍常例縱軍幾日,使得左良玉部士氣更加高昂。然後又在追擊中擊敗張、羅聯軍後衛,斬首一百多,又獲一小勝。這讓左良玉部已經驕橫到了極點,可他們不知道,這正是張、羅聯軍的請君入甕之計呢。
在深入房縣深山密林之中以後,因為地形生疏,輜重糧草又無法跟進,左良玉部開始士氣低落。
當七月末,張獻忠、羅汝才在房縣西部的羅猴山設下埋伏,他們先故意佯敗兩陣,把左良玉誘至埋伏圈裡,然後突然發起攻擊。左良玉軍大亂,副總兵羅岱被俘後斬殺,而被殲滅的明軍達一萬多人。而左良玉拼命突圍,身邊還剩下殘卒不到一千人,連總兵官的關防印信也在慌亂中丟失。左良玉這次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驕兵必敗。
而羅猴山慘敗,再一次地引起朝廷震動。也使得崇禎皇帝徹底對熊文燦失望了。他先是罷去熊文燦的總理職務,不久又將其逮至京師問罪,最終判處死刑,斬首於西市。
而左良玉則降三級,帶罪隨軍立功。這時候的左良玉已經是羽翼豐滿,朝廷已經不敢過於刺激他了,所以就這麼輕輕地放過了他。所以在明末的有些時候,文貴武賤的規矩有時候也會倒過來。最倒黴的是河南總兵張任學,他卻因為“去援不及”被撤職,莫名其妙地丟了官。真的有些冤啊!
可是在除掉熊文燦之後,崇禎皇帝卻馬上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該由誰來接任圍剿前線的總指揮?而在聞名於世的幾名最優秀的統帥中,盧象升已死,洪承疇剛剛被任命為薊遼總督,擔負著防禦清兵的重任,無法抽調。原任陝西巡撫孫傳庭到詔獄撿肥皂去了,餘子璉又資歷太淺,剛到南京還未站穩腳跟呢。
思來想去,崇禎皇帝還是覺得人才難得的楊嗣昌最為可靠。既然是楊嗣昌提出的“十面張網”戰略的,那就讓他具體施行,這總不會造成因為地方督撫執行不力造成的戰略走樣的吧!但這個決定卻讓楊嗣昌本人都是大吃一驚。
楊嗣昌在張、羅復叛,左良玉失敗之後,接連上疏請罪,並主動停止了在內閣和兵部的公務。而兵部尚書一職,已由他薦舉的前四川巡撫傅宗龍接替。八月二十二日,崇禎皇帝還在他的請罪疏上批旨,要他依然回內閣任職。但在三天以後,二十五日,崇禎皇帝突然下了決心,在他的另一份請罪疏上批道:“輔臣屢疏請罪,更見誠懇。如今叛寇猖獗,總理革任,以輔臣才識過人,辦此事應付裕如,可星馳往代,速蕩妖氛,救民於水火。凱旋之日,優敘隆酬。”不容楊嗣昌有任何商量和推託的餘地。
崇禎皇帝既不經過閣、部會議,又不同本人商量,就由中旨任命內閣輔臣去前線督師,這使得朝臣們和楊嗣昌本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但楊嗣昌幾年來受皇帝的知遇之恩,一直充滿了感激涕零之情,目前皇帝需要他出朝督軍,以挽救國家的危難,他也只能竭盡全力,為皇帝效犬馬之勞。
而輔臣到前線督師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有關衙門連忙辦理敕書、印信、儀禮、軍需等各方面事宜,並議定,楊嗣昌以禮部兼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出任督師,一般人就稱作“督師部閣”或是“督師樞輔”(樞指樞臣,即兵部尚書)。
在即將啟行前,崇禎皇帝於九月初四日再次召見楊嗣昌,對他特別指示:“張獻忠曾驚祖陵,決不可赦,其餘剿撫互用。”其實挖了鳳陽祖陵的不見得是張獻忠部,而且崇禎皇帝自己也同意過對其招撫,這樣說不過是確定一個原則,重點打擊張獻忠,對農民軍其他各部可以區別對待。他還親筆寫了一首詩賜給楊嗣昌,作為臨別的勉勵:
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