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部分(第2/4 頁)
字遊戲,他接著問道:“那本官的部落現在何處,還有多少子民?”
“都在關城中,有著一百多人吧!”現在的哈丹巴特爾就把山海關內的一百多蒙古人都算成了部落中的人。不過,也因為哈丹巴特爾一直救濟著那些最底層的蒙古人,所以他的說法也不算是什麼錯。
“那你就心甘情願把這個部落交給本官?”吳世恭又問道。
“本來就是主子爺的,正該物歸原主。”哈丹巴特爾連忙答道。他心想:“就這一百多老弱病殘,連十個男丁都沒有,誰稀罕那些人啊?早就盼著把這個包袱扔掉了。”
“哈哈哈——!”吳世恭又爆發出一陣大笑,“那好!來人啊!把那些子民都給本官帶來。不過你這個奴才,竟敢欺騙主子,先把他的腿給打斷吧!”
又從大喜到大悲,哈丹巴特爾的小心肝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刺激了,於是他的眼一黑,立刻暈倒在了地上。(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五章全軍出發
到了最後,吳世恭也沒把哈丹巴特爾怎麼樣。既然哈丹巴特爾這麼配合,都被吳世恭嚇暈了過去,那麼吳世恭也就心情愉快,不再追究他的冒犯了。
而來到遼東以後,吳世恭也收穫了一個夢想,一個謊言,可最終,他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去。六月下旬,吳世恭率領汝寧軍終於與遼東總兵劉肇基一同出發,開往寧遠。
而親衛們從山海關關城內收攏過來的一百一十多名蒙古人也都被裹挾在軍中,成為了汝寧軍中養馬、清洗和做飯的後勤人員。不過這些蒙古人得知自己成為了吳世恭的奴僕子民,又獲得了衣物、被服等,再加上餐餐都能夠吃飽,所以現在的他們,就是被打死都不願意離開汝寧軍,也都張口閉口稱呼吳世恭為主子爺。
而哈丹巴特爾則帶著扎克等僅剩的十餘名男丁,成為了汝寧軍的嚮導,為汝寧軍帶路。對於吳世恭把哈丹巴特爾等蒙古人抓入軍中,關城內的遼東官員也無動於衷,其實對於這些官員來說,這些蒙古人在現在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所以誰願意去養那就去養吧!正好讓關城內少了些乞丐、小偷。
而這一路也無驚無險,三天以後,兩軍趕赴寧遠。接著全軍開始休整,而洪承疇則召集全軍遊擊以上官員,商議起出兵的順序。
“久聞吳總兵驍勇善戰,人馬精良,其部必為先鋒。首戰也應出最強軍,驅敗韃虜,鼓舞全軍士氣。吳總兵可不會推脫吧!”
在商議一開始,就有人點名吳世恭。吳世恭一瞧,認出了他是兵備道姚恭。雖不知他說此番話的用意,但很明顯。姚恭就是要把汝寧軍放在戰鬥的最前沿。而這麼一來,汝寧軍就處在了戰鬥最危險的地方。
於是吳世恭就斟酌著該如何回答,可是很難找尋到理由,因為汝寧軍在血嶺戰役中戰果太輝煌了,而全軍先鋒又必定是最善戰的部隊。因此,左想右想也就是汝寧軍最合適。
“吳總兵所部舟車勞頓,才剛趕赴遼東,是否先隨大軍行動?待到錦州,才出其部。要不然,其部軍才一、兩萬。待到錦州已失銳氣,正所謂用兵不善也。”另一位兵備道王之楨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到了錦州才是決戰的時候,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贊成先消耗掉汝寧軍的實力。
“此言差矣!……”
……
這兩位兵備道當著全體文武的面開始爭執了起來。很詭異的是。他們的爭執根本沒管吳世恭的意見,彷彿吳世恭像是一隻算盤珠一樣。可以被他們隨意地撥來撥去。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關於此次出兵的商議中,這兩位文官倒是爭得不亦樂乎,而武官們都是一言不發,彷彿眼前的戰事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真讓一旁“觀戰”的吳世恭有些好笑,這真的是有些皇帝不急急太監的感覺啊!
不過這也是明朝打仗的特點,武官的意見往往被忽視。而文官們卻佔有著討論權和決定權,只要武官執行文官們的命令就行了。
再說,在此種情況下,那些武官也不好隨意發言。吳世恭因為涉及到自己需要避嫌。難以發言,而其他的武官也不會為吳世恭說話。不見得他們毛遂自薦自己去充作先鋒?
而吵來吵去,終於把洪承疇吵得不耐煩了。於是他發話停止了倆人的爭吵,接著對吳世恭微笑道:“吳總兵!你本人又是何意?”
而趁著那兩位兵備道爭吵的時間,吳世恭也把作為先鋒的利弊思考了一下。所以聽到洪承疇的發問,他就立刻胸有成竹地做出了回答:“末將既然帶兵奔赴遼東,正是為了大明之安寧,為聖上解憂,解錦州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