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1/4 頁)
,一會兒左顧右盼,一會兒無緣無故地笑笑,一會兒又親手磨墨、斟茶,完全沒有了往常那副莊重嚴峻的樣子。(未完待續。。)
第八百六十八章覆沒前夕(下)
崇禎皇帝這次召見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直到一個太監送進一份密件,崇禎皇帝看過之後,顏色大變,丟下召見的官員們急匆匆地走了。
有人說那份密件報告昌平失守,但昌平那天實際上還沒有失守,只是過居庸關之後都是平川,通往京城不一定非經昌平不可,大順軍的先頭部隊在十六日已經到達京郊。估計密報所說的就是京城附近發現大順軍的訊息。
當天夜裡,崇禎皇帝徹夜不眠。他繞著宮殿狂奔長號,又是頓足捶胸,又是悲泣嘆息,又是大叫:“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已經陷入了半瘋狂狀態。而這時候內外諸臣卻大多已經作好了開城投降的準備。司禮太監曹化淳、兵部尚書張縉彥等人擬了一個開城投降的公約,宮中朝中的許多大太監、大官僚都在上面簽了一個“知”字。當然唯有崇禎皇帝不知。
十七日早朝,崇禎皇帝再一次同群臣討論如何應付危難,再一次當眾落淚,諸臣也再一次跟著哭天抹淚了一番。有人提出起用閹黨中的人才馮銓、霍維華、楊維垣等人。且不說可用不可用,幾個人都遠在外地,起用了對於守城也毫無用處。
而崇禎皇帝聽著這些廢話實在心煩,懶得去說話,他用手指在桌案上寫下了“文臣個個可殺”幾個字,讓身邊的司禮太監王之心看了看,又抹了去。他實在想把這些昏庸怯懦的朝臣們殺個痛快,可是在這旦夕間就要覆亡的時刻,他其實連殺人的能力也沒有了,只能等著大順軍來完成這一遺願。
上午,寥寥無幾的幾個大臣心急火燎地守在宮門外等待訊息,一面議論著形勢。有人說只能聽天由命。也有人強打精神說城池堅固,守幾個月沒有問題。
突然間負責守城的襄城伯李國楨獨自騎馬趕來,衣冠不整,面色倉皇。崇禎皇帝忙宣他入殿,問他守城情況如何?可李國楨趴在地上哭著說:“守城的軍隊都不服從命令了!都躺在城上,用鞭子打起來一個,另一個又躺下。怎麼辦呢?”
崇禎皇帝也同哭道:“諸臣誤朕到了如此地步!”於是殿裡的文武大臣和太監們都跟著一起慟哭起來,聲徹殿宇,外面都聽得清清楚楚。
等到崇禎皇帝打發走了文武大臣,又召集太監。要太監們去武裝守城。太監們譁亂一片,直到傍晚才組織起來幾千人的一支隊伍,分了皇上臨時拿出來的二十萬兩銀子,亂哄哄地到各城去了。
這時候,大順軍已經把北京城團團圍住。齊化門外的“三大營”不戰而潰,平則門(今阜成門)和彰義門(今廣安門)等處都遭到攻烈攻擊。四處火光沖天。炮聲動地。
在又一個不眠之夜裡。崇禎皇帝明明白白地想到了死。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作為一代“英主”,卻這樣狼狽不堪地“以身殉國”,實在心有不甘。只是逃已無路,守又無策,豈能奈何也?
十八日清晨,他最後一次召對閣臣。垂頭喪氣地說:“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完事(自殺)。”閣臣中竟沒有一個響應。奉先殿是宮內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面對著列祖列宗毅然投環,還是很有些悲壯的。但這個最後的打算也沒有實現。不過就是到了此時,崇禎皇帝還是幻想著能有最後一線生機。
似乎上天聽到了崇禎皇帝的祈禱一樣。在這天上午,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大同投降大順軍的總監太監杜勳受李自成的派遣,坐著大筐被吊進城裡,要同崇禎皇帝進行談判。
聽到有了這最後一線生機,崇禎皇帝是連忙召見。但杜勳傳達的意思很簡單:李自成軍聲勢浩大,已無可抵禦,唯一的生路只有崇禎帝自動“遜位”,其實就是投降,讓位,讓李自成堂皇而又名正言順地登基即位。
可這樣的生機對於崇禎皇帝來講未免有些太難堪了,但畢竟是一種選擇。他還在猶豫,希望能有一個比較體面一點的投降方式,因而談判一直拖到晚上。
可李自成已經不願再拖,當晚對各門大舉進攻,負責守衛彰義門的太監曹化淳開城門迎降,外城陷落,李自成的大順軍衝入西城和北城,內城的失陷也是近在眼前。
而在最後關頭,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既不投降又不“殉國”,而是冒險衝一下,爭取逃出重圍。他頒佈了親征詔書,號稱要御駕親征,蕩平逆賊,實際上就是率軍逃跑的意思。
但在這時候,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沒辦法組織起一支部隊了,他要內監召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