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部分(第3/4 頁)
傳令下去!排個雁形陣吧!等遼軍士氣一洩,咱們再全軍反攻。”唐通看了看對面的關寧鐵騎騎兵不斷地調到前排,捋著鬍鬚說道。
“可是聽說遼軍的騎兵悍勇,怕中軍處抵擋不住啊!”另一位將領提出的疑問。
“無甚緊要!”唐通依然捋著鬍鬚,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松錦大戰時,老夫就在遼東。看到遼軍精銳都喪在韃子手中。現在那吳小兒手中的遼軍已經是名不符實。哪裡比得上咱們密雲的邊軍。咱們先守,已經是謹慎得可以了。不是怕著一旁的韃子弄什麼么蛾子,老夫就會讓全軍對攻,要讓吳小兒看看誰是天下第一強軍。”
“大帥英明!大帥英明!”
聽到了唐通的吹噓,一旁的將領們立刻都是吹捧了起來。
李自成之所以讓唐通率領的投誠明軍作為先鋒,有著消耗投誠明軍實力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對於一盤散沙般的大順軍。那些投誠明軍還是比較聽從命令,甚至唐通這些成建制投降的明軍戰鬥力都未受到什麼損傷,所以比一般大順軍的部隊實力都要強。
而當唐通率領的部隊在玉田遇上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時,他們都迫不及待地要投入戰鬥。一方是投降後想先立新功。交上個投名狀;另一方就是要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戰了。
面對關寧鐵騎即將到來的衝陣,唐通就先排出了一個雁形陣。而雁形陣兵力配置就如大雁飛過的斜行,可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由於覆蓋面較大,也可以用來包圍敵軍。
但是雁形陣的缺點就是衝鋒能力不好,如遇到錐形陣,很容易被敵軍突破中軍,以至於造成全軍大亂。因此,在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的戰鬥中,雁行陣就使用得較少。
不過在明末時期,由於火器已經在各軍中普遍使用,這種陣形又開始流行了起來。而唐通就準備等關寧鐵騎衝陣而至,陷入到中軍的泥潭中,再收攏雁形陣的兩邊,把關寧鐵騎的騎兵圍攏在其中,再一舉殲滅。而沒有了騎兵的關寧鐵騎還能叫——關寧鐵騎嗎?
當然,唐通也知道雁形陣的缺點,所以他在中軍處的排兵就是當時軍隊的“經典佈置”。把新兵、輔兵和發有兵器的民夫等炮灰排在了第一排,之後就是戰兵,最後才是自己的家丁和親兵。要用炮灰的生命阻擋住關寧鐵騎的衝勢,之後再派上自己的精銳,給予關寧鐵騎以最後一擊。
而關寧鐵騎的排陣卻恰恰相反。他們衝陣的前幾排都是滿身披甲的家丁,之後才是輕騎兵,最後是那些戰鬥力較弱的步卒。所以說,關寧鐵騎這次可是拼命了。
“咚咚咚咚——!”
戰鼓聲響起,關寧鐵騎一千多家丁已經排好了四排陣列。他們的人和馬都披著重甲,手持著三眼火銃,在鼓聲中,這些家丁開始驅馬緩步前行。
那些家丁的馬速是越來越快,進了二百步以後,他們就逐漸到達了衝刺的速度。一轉眼,他們就馳入了三眼火銃的射程,“砰砰砰!”,連續三排射擊,向著唐通的中軍部隊射擊而去。(未完待續。。)
第八百八十二章步步緊逼
“噼噼啪啪——!”
唐通部的火銃和弓箭也像是炒豆般響起。不斷地有家丁從馬上掉落。可是那些騎在馬上的家丁是毫不停頓,瞬間就殺到了唐通部中軍面前。
“轟轟轟——!”
幾發霰彈打響了,幾十名關寧鐵騎的家丁立刻被撕得粉碎。可是餘下的那些家丁腳後跟都用力一夾,把馬刺狠狠地刺入到戰馬的腹部,趁著戰馬吃疼往前竄的那股勁,狠力地把手中的三眼火銃向前砸去。
因為被連續射擊了三輪,站在前面的那些炮灰早就鬆動了陣形,更不用說組成完整的槍花陣了。所以關寧鐵騎的家丁就一下子竄入了唐通軍的陣列之中。而三眼火銃的飛舞,使得被砸到的那些士兵是鮮血和腦漿飛濺,那慘烈場景對於視覺的衝擊程度,就遠遠的超過了騎矛捅入的效果。於是唐通軍前排的陣形立刻是潰散了。
後面幾排的關寧鐵騎家丁是接連衝入,像一把把大錘般狠命地敲擊著唐通軍的中軍。就在轉瞬間,那崩潰就蔓延開來。而關寧鐵騎的輕騎兵在這時候也殺了過來,後面緊跟著近兩萬高喊殺了的步卒。
就是交鋒的一瞬間,兩軍勝負已分。見苗頭不對,唐通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就跑,他的親兵和家丁也是同樣跟隨逃跑,場面頓時就變成了一邊倒。
……
八月初一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主力趕到,不過他對唐通的戰敗卻是不以為然,甚至設宴給唐通壓驚,並好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