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部分(第1/4 頁)
一句話,南明也已經腐朽到了骨子裡。只要輕輕地一推,這個看起來的龐然大物,也同樣會轟然倒地。
可是在一開始,吳世恭的大平朝並沒有把南明弘光朝作為首要目標。為了麻痺弘光君臣,吳世恭甚至接待了來自南明的使者,並指示官員與南明使者展開了和談。當然到最後,因為在開國大典上不肯下跪行禮,那使者也就被禮送出境了。
可是這一行為,卻更誤導了弘光朝君臣。他們都一廂情願地認為:談判的破裂也只是因為禮節問題。而南明和談的底線其實就是稱臣,其實這一條款也並非不能接受。所以說,弘光朝君臣心中可能還有埋怨:這大平朝驅趕使者的行為也“太心急”了一些吧!
還有一點,當時吳世恭斥罵朝鮮使節的事也傳至了南明朝堂之上。因此。弘光朝君臣就判斷:吳世恭對兩批使節還是有著區別對待的,對弘光帝還是尊重的,談判的大門還是沒有關閉。為此。他們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第二批使節,務必要談出一個南北朝的結果來。
而在此時,江南士林間也傳出了一個風議,說:吳世恭是元人之後,大平朝也是韃虜之朝,正所謂是元人復辟……。
為了減少談判時的不和諧音,弘光朝竟然對傳播那些風議計程車子大肆抓捕。甚至還對外宣傳:吳世恭是聖人門下。有著生員的功名。是“江南士林(就是東林黨)之友”云云云云。
吳世恭根本沒想到,他最擔心的個人形象問題,竟然會被敵人之一的南明。來竭力維護。真是做夢也會笑醒啊!
不過很快,天下風雲突變。大平朝的徵西軍接連橫掃西北、四川,大順和大西也被風捲殘雲般掃了個稀里嘩啦,連李自成和張獻忠也接連授首。見到大平朝如此強盛的軍勢。弘光朝君臣就發急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派出使節。想要早日與大平朝和談成功。
可就是到了此時,大平朝還是未想要展開南明攻略。因為大平朝的戰略很清晰,就是先清後明。可是一連竄突發事件,再加上大平軍將領出色的戰略眼光和大膽的行動,就讓南明攻略在未經吳世恭和大平朝廷同意的情況之下展開了。
首先就是布兵在魯南的,由遲明率領的三萬山東軍。
穹源元年三月起,為了掩護水師陸戰隊的徵朝攻略,遲明的部隊在與南明軍的交界處。開始大張旗鼓地演習。並宣稱要南攻過江,攻陷南京。
可這一行動雖然搞得南明軍是雞飛狗跳。不過山東軍還是未越過兩軍接壤處,因為演習就是演戲,山東軍總不能破壞大平朝的總戰略。
可是這樣的“狼來了”,多來了幾次以後,南明軍也逐漸地穩定了下來。甚至這訊息傳至弘光朝君臣耳中時,他們還認為:這正是大平朝的恐嚇行為,是想要讓南明在和談中,做出較大的讓步。更可以看出大平朝的外強中乾。
弘光朝君臣的這個“阿q精神”玩得很溜,但是淮揚地區計程車紳們,卻對山東軍的宣稱信以為真了。由於南明各鎮重兵駐紮在淮揚地區,搞得當地的百姓是苦不堪言。再加上揚州城內的官紳本來就與吳世恭有著較好的交情,甚至還有生意上的合作,因此,他們就派遣密使到遲明軍中密議:要獻出淮揚重城——揚州。
對於這樣天下掉餡餅的大好事,遲明肯定是歡迎之至。不過作為吳世恭的“青年近衛軍”中的一員,再加上曾經是吳世恭的親兵隊統領,遲明肯定是對吳世恭極度崇拜和言聽計從的,因此,他就急報吳世恭,想要獲得出兵的命令。
但是,八百里急報只帶回來一道嚴令。只有兩個字——不允!
在軍事上,最忌諱發生的軍事作戰就是——兩線作戰。完全可以這麼說,明朝滅亡的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陷入了與農民軍和清軍的兩線作戰之中。最後弄得明軍是進退失據、疲於奔命,有生力量被一支支地殲滅。到了最終,造成整個中北部地區兵力空虛,連皇帝都陪葬到了失陷的北京城中去了。
雖然大平朝軍事上的態勢確實是四面為敵,但是吳世恭等人絕對不會犯下低階錯誤,主動地進行兩線作戰。
因此,大平軍肯定會挑選一個主戰場,而威脅最大、距離最近、兵勢最強的清軍,毫無疑問就是首攻目標。再說,大平朝已經佔居了五、六個省了。而在自己的地盤中,官員都缺乏,生產都還未恢復,連治安都還未穩定。
一句話,就是還未消化掉所擁有的地盤,那麼怎麼還會有餘力去搶佔其他地盤呢?
說實話,薛勇的徵西軍發動的新年攻勢,一開始的戰略目標,也只是殲滅大順軍的有生力量,使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