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而那個姚員外因為也經商。所以,他肯接受吳世恭手中的,那些只能夠在濟寧提取現銀的銀票。這也讓吳世恭感到少了很多麻煩。
第八十八章加緊訓練
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訓練,那些新招收的兵丁的佇列,雖然還是排列地歪歪扭扭的,但是,總算是能夠進行一些例如:齊步走、立定、向後轉等簡單的佇列動作了。
周巡和錢綺對這些新兵丁的表現都有些羞愧。他們在訓練中都發急得用小棍抽打那些做錯動作的新兵丁了。可是,這些新兵丁的進步依然不大。
吳世恭看到了這種情況以後,就要周巡和錢綺不要著急。吳世恭其實已經對新兵丁現在的表現很滿意了。在現代,吳世恭知道那些參加軍訓的學生的表現。也和這些新兵丁的表現差不多。
而那些學生其實已經在體育課上接受過基本的佇列訓練了。如果這樣看的話,其實周巡和錢綺的努力,已經是很有效果了。
反而,這些新兵丁經過了每人二十發子彈的火銃訓練,對於火銃的射擊技術,倒基本上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就是射擊的動作還不是很熟練,射擊速度有些慢。
現在,一個新兵丁射擊一發子彈的速度,大約要二十個呼氣時間。吳世恭讓周巡和錢綺要加緊訓練,把他們的射擊時間給縮短下來。
吳世恭還要求周巡和錢綺要開始對這些新兵丁進行兵器使用的訓練了。在和薛永利商量了以後,吳世恭和薛永利都覺得:現在立刻讓這些新兵丁完全掌握兵器的使用也不現實,在短時間內也做不到。
因此,鑑於吳世恭的目的只是在千戶所堡壘內防禦,所以,他們就在空地上建起了一堵,人胸口這麼高的牆,在牆後放置著一排草人,兵丁就十人一組,手持長槍,在離牆十步開外,齊步跑到牆邊,一起刺殺草人。就這麼反覆訓練這樣一個動作。
在吳世恭的想法中,只要練熟了這麼一個動作,以後再配合一到兩名火銃手在刺殺佇列後面放冷槍,就是武林高手都衝不過這個陣形。
而薛永利的騎兵訓練,也開始了兵器的訓練。在訓練的一開始,薛永利就向吳世恭提出:要準備一部分木棍,這些木棍不需要很硬,而且越脆越好。這些木棍都是打造騎兵的騎矛用的。
之後,聽了薛永利的解釋,吳世恭才知道。騎兵使用兵器時,根本沒有在電影電視劇上,揮舞著馬刀,耍著長槍的動作。
騎兵的威力就是馬的速度和衝能,因此,當遇到敵人時,騎兵總是在這時候,把馬的速度提到最高速。所以,這時候的騎兵,絕對不可以用自己的兵器和敵人硬碰硬。否則的話,會被反震得摔下馬來,甚至會被反震得骨折。
薛永利生怕吳世恭聽不明白,反反覆覆解釋了很多話。可是,吳世恭一聽薛永利的話,就知道了這個道理。
在現代,吳世恭雖然初中也沒有畢業,但是,“牛頓三大定律”他還是知道的。這個道理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嘛。
薛永利接著和吳世恭解釋道:騎兵在馬上使用馬刀,就只要順著馬刀的快口,依靠著馬匹的速度,對著敵人的要害,輕輕地一帶就可以了。完全用的是巧勁。而騎在馬上劈砍的動作,那就只有當騎兵衝進了敵人的陣列,馬的速度降下來以後,再做出這樣的動作了。
而騎矛對於騎兵來說,完全是一次性的武器。騎矛只有在騎兵衝擊敵陣的時候,才派作用。當戰馬高速運動時,騎兵就是手拿著一根木棍,都可以把敵人身上穿一個窟窿。可見這股力量有多麼的巨大。
當騎兵使用騎矛衝刺的時候,他一定不能夠用手抓緊騎矛,而是要虛握著。當騎矛的矛尖一接觸敵人的身體時,騎兵的手就要鬆開騎矛。
而騎矛的矛杆用的木料也是越脆越好。這樣的話,騎矛才會斷裂,對騎兵的反衝擊力才會比較小。這樣才能夠保障騎兵不被這股力量給撞下馬來。
聽明白以後,吳世恭立刻派人去找這種木料。還好,千戶所堡壘後面的丘陵上,都密密麻麻的長著很多樹木。吳世恭讓那些已經參軍的工匠去分辨,很快找出了幾種適用的樹木來。
很快,吳世恭就打造了一批這樣的木棍。一部分裝上矛頭,做成了騎矛。絕大部分都儲藏了起來。
而薛永利的騎兵訓練,依然是那麼的枯燥。紮了些草人,訓練單人高速用騎矛刺、高速用馬刀劈,反覆訓練,讓所有的人掌握在馬上使用兵器的技巧。
等所有人都掌握得差不多以後,薛永利還是讓所有的人騎著馬,排成陣列。跑過來,劈;跑過去,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