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行山從揚州回來以後,將成為商行的大掌櫃。
而張學斌作為吳世恭的師爺,他主要負責一些官場上的事。不過吳世恭想把這個部門獨立出來,以後也會做一些結交官紳和外交方面的事。但是現在因為也只有張學斌一人,所以這個部門的成立還要慢慢來。
吳世恭還從最早到吳世恭這裡教書的童生中,挑選了一名叫何太允的,讓他負責教化司,主要就是教授兵丁和孩童讀書識字。
比較自由的是智慧,他帶著一些吳世恭蒐羅來的大夫和郎中,以及智慧自己教授醫學的一些徒弟和吳世恭送過去的兵丁,成立了一個醫藥司。
不過,智慧並沒有成為醫藥司的負責人。他竟然在大營邊上的山上,修了一座小廟在裡面修行。而吳世恭那幾位信佛的夫人也竟然為這小廟的建造捐了不少銀子。對於這種情況,吳世恭也只能夠苦笑搖頭。
而在吳世恭和揚州鹽商祈家的僵持過程中,祈家的掌櫃王密不好受,可其實吳世恭這裡也很不好受。作為他最大的收入來源,吳世恭這裡已經幾個月沒有得到鹽貨的供應了。而到了現在,吳世恭的存活也都快要用完了。吳世恭就盼望著袁行山從揚州給他帶來好訊息了。
盼星星盼月亮,袁行山終於回來了。可當吳世恭問了袁行山情況以後,他的神色十分古怪,說出了一個讓吳世恭感到匪夷所思的結果來。
袁行山告訴吳世恭:這次他到了揚州以後,見到了陸間辰和陸家家主陸間寅。他們告訴袁行山,陸家已經被收去了手中的鹽引,被擠出了鹽商的圈子,不能夠再向吳世恭提供鹽貨了。至於是什麼原因導致陸家被擠出鹽商圈子的,陸間寅和陸間辰也沒有說,出於忌諱,袁行山也沒有問。
不過,現在的陸家手裡,還有一個小鹽場和幾十條運鹽的船,陸家向袁行山提出,要把那個鹽場和船送給吳世恭。當然,吳世恭也要滿足陸家的幾個條件。而到底是什麼條件,陸間寅和陸間辰也沒有說。
不過,因為事關重大,陸家要求吳世恭親自到揚州去跑一趟,和陸間寅和陸間辰詳細面談。
這種天上掉下的大好事,反而讓吳世恭他們都猶豫了起來。所有人都知道,那陸家既然肯花那麼大的代價,所提出的條件肯定是很不好辦的。
到了最後,還是吳世恭毅然拍板,就去一次揚州。這勝負險中求,有了便宜,那是不佔白不佔。最多到時候發現自己做不到,拒絕了陸家的條件而已。這次去揚州,吳世恭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帶些鹽貨回來。
第二百零五章歷史名詞
紫禁城內一片肅然,崇禎皇帝仔細地看著面前的兩份奏章。一份是三法司對陝西三邊總督楊鶴的判決書。另一份就是楊鶴的兒子楊嗣昌的替父代罪的奏章。
當崇禎二年,陝西三邊總督楊鶴上任以後,發現陝西全境農民造反風起雲湧。因此,楊鶴就提出了要朝廷提供錢糧,對陝西的受災老百姓賑災的請求。
楊鶴的理由就是,楊鶴把農民起義看作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他是從比較長遠的觀點,為朝廷出謀劃策的。楊鶴主張要把錢花到招撫賑濟上面去,幫助農民復業。這樣做不僅可以弭患消萌,而且農民安排既定之後,政府還可以繼續徵收賦稅,所以說“利莫大焉”。
如果一味主剿,把錢用於軍費,不僅無法恢復社會生產,花掉的錢也不能透過賦稅形式收回來,而且他自己的經驗也證明,不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參加起義的人勢必越來越多,剿局既不易結,後患也更加嚴重。這就是楊鶴建議以撫為主的主要原因。
應該說,楊鶴的主張很有道理,崇禎皇帝也撥發出帑金十萬兩賑災以支援楊鶴的主張。
但是,楊鶴的招撫賑濟的主張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條就是因為沒有後續的賑災錢糧支援,很多已經招撫的造反農民旋撫旋叛;
另一條就是因為韃子入關,陝西派出了到京城的勤王軍隊,導致陝西的官府手中,只有很少的朝廷軍隊對農民造反軍隊進行圍剿。再加上那些勤王的兵丁的逃亡後,投入到農民造反軍隊中去,使得陝西農民造反軍隊的勢力更加龐大了。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例如主剿派官員的殺降行為等。但是不管怎麼樣,楊鶴的主張是徹底破產了。而接任楊鶴陝西三邊總督的是,在剿滅農民造反大軍時,屢立功勞的洪承疇。
另外提一句,洪承疇上任為陝西三邊總督以後,透過血腥的手段鎮壓和不讓糧食流入到農民造反軍隊活動區域的方法,有效地把陝西的局面平定了下來。
而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