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2/4 頁)
問出這樣的問題啊?毫無疑問當然是皇帝大啦!不過吳世恭這樣弱智的問題反而讓陳奇瑜他們不敢介面了。
反而是左良玉在一旁順口說道:“尚方寶劍就是皇上欽賜給總督大人的,吳都司認為是誰大啊?”
有了捧眼就好,吳世恭立刻說道:“是皇上大吧!皇上大了就好。那我有什麼罪呢?”
吳世恭的話讓中軍帳裡所有的人更糊塗了。難道吳世恭這裡有著丹書鐵券,可以擋得住尚方寶劍這個大殺器啊?
不過吳世恭這種肆無忌憚的表情也讓左良玉也陪著小心,他輕聲地問道:“吳都司怎麼沒有罪呢?”
“當然沒有罪!因為皇上親口答應過的!”
“難道皇上有口諭?”對於皇上的口諭,最敏感的就是河南監軍肖月桂了。看他的樣子大概就要擺香案了。而中軍帳內其他的官員也將信將疑地看著吳世恭。
吳世恭是神色自若地一點頭說道:“有句老話嘛!皇帝也不差餓兵!”
今天這中軍帳裡所有的人都要被吳世恭弄得是死去活來了。當他們聽到那句“皇帝也不差餓兵”以後,差一點都是一口鮮血噴出來。
也不知道是誰發出了第一聲低笑,中軍帳內所有的人也都按耐不住大笑了起來。除了吳世恭,他的後背全都溼透,心說了聲:“好險!”
而在這氣氛中,追究吳世恭缺少兵額的事也只能夠不了了之了。於是在總督陳奇瑜的帶頭下,所有的文官陸續落座繼續剛才的話題。(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章一擼到底
這麼鬧了一場以後,接下來的軍議就索然無味了。唯一的亮點就是:總督陳奇瑜以地方防務也相當緊要的藉口,禁止吳世恭出征了。
而當隨後趙銘也以自己年老傷重為理由請求迴歸德,也得到了陳奇瑜的答應。於是,吳世恭和趙銘將只能夠帶著自己的親兵回駐守地,而“名將”李祿則統帥著三部所有的兵丁隨同圍剿。
陳奇瑜是做出了調兵不調將的舉動。他已經開始分化拉攏吳世恭這三部了。趙銘所部為戰鬥力低下的軍戶,而趙銘又是年老體衰,所以沒有什麼拉攏的價值。吳世恭這個刺頭留在軍中也是一個不安定因素,所以也作為害群之馬給清除了出去。
而陳奇瑜認為,“名將”李祿在當時吳世恭還沒有返回河南的時候,就能夠單獨指揮了汝州大捷,這種人才和他的部隊還是有拉攏的必要的。陳奇瑜當然是不知道,他再怎麼分化拉攏,這三支部隊都是在汝寧軍裡面打轉的。
結束了軍議以後,中軍帳內所有有資格寫奏章的文官齊刷刷地連夜寫起了彈劾奏章,就是要彈劾吳世恭對崇禎皇帝欽賜的尚方寶劍大不敬的舉動。
倒也不是那些文官真的認為吳世恭有什麼了不起的大不敬,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也不是吳世恭的態度,而是文官自己對於維護皇權的態度問題。說到底就是一種自保。
吳世恭當然不知道針對自己新一輪的彈劾風暴已經掀起了。
李祿也和吳世恭一起回到了汝寧軍的營中。吳世恭知道李祿的顧慮,因此就把周巡也叫了過來。
接著吳世恭開始了安排:“這次我就不能夠出徵了,就讓巡子做你的副將吧。大事你掌握,具體跑腿的事就讓巡子多辛苦了。”
“也不用害怕,我們去的這一千五百人都是四條腿的。萬一有什麼不對,難道還跑不過兩條腿的嗎?我也算是看出來了。他們都以為陝匪是塊大肥肉,可陝匪是這麼好打的嗎?怎麼這麼多的大軍剿了四、五年卻越剿越大了呢?”
“我們就縮在後面,也別眼紅!有什麼好處也不要去搶,就是跟在後面做些搖旗吶喊的事。也要和陳遊擊和江守備多聯絡,合在一起受的欺負就會少一些。有什麼吃虧的我們就先忍著。”
“千萬注意一點!萬一陝匪投降了,那十有**就是詐降。你們勸得了就勸,勸不了就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頭昏了麻痺大意!告訴你們我的看法,陝匪的事不會完,以後有的是仗要打,所以就是要儲存實力。不過我對李大哥也放心。這明軍中要是論逃跑,你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了。”
吳世恭的話惹得李祿和周巡是一陣大笑。
吳世恭接著說道:“當然也不是讓你們什麼都不要,有些別的官軍看不上眼的,比如青壯男女、鐵器農具等東西,能夠帶回來也就帶回來。我們汝寧軍還是窮啊!不過還是要注意:萬一有什麼不對。別管這麼多就是逃,只要儲存了實力。有什麼事都有我擔待著。再提醒一句:注意詐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