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頁)
己的騎兵和救援出來的明軍一同撤退。
在送別了總督劉宇烈以後,吳世恭在接下來的時間,又遇上並且盤問了幾支腿快的明軍潰兵。見到了潰敗的大隊明軍數量已經變少,吳世恭就立刻下令騎兵反向前進。
而這時候吳世恭的騎兵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二百多人了。軍隊的潰敗,並不代表在這些軍隊中就沒有勇敢計程車兵。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主動救援落後的明軍,有一些勇猛的武官和兵丁,也加入到了吳世恭的騎兵中。
而當吳世恭到達沙河的時候,只看到明軍的一片慘象。在沙河兩岸,落敗的明軍兵丁被叛軍象羔羊一般屠殺。
沙河東岸的明軍,吳世恭當然也沒有辦法去救援了。吳世恭只好整隊救援逃到沙河西岸的明軍。
這時候過了沙河的叛軍人數並不多,而且也是以騎兵為主。他們主要是纏住那些明軍步兵的腳步,等待著叛軍主力的到來,消滅這些明軍。
而這時候整建制抵抗的明軍也只有兩支了。一支人數是六百多人,一支人數是一千三百多人。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的到來,糾纏住那兩支明軍的叛軍騎兵也立刻拋棄了各自的對手,立刻匯合,準備先打敗吳世恭的騎兵,再收拾那些兩條腿的明軍步兵。
那支叛軍的騎兵也有一千五百多人,雙方排好佇列以後,二話不說,立刻相互發起了衝鋒。
雖然叛軍不怎麼敢與後金軍的騎兵作戰。但是他們對與明軍的騎兵作戰是有著心理優勢的。到底這些出身於東江鎮的叛軍也是來自遼東。他們也勉強也稱得上是關寧鐵騎。
可是讓叛軍沒想到的是,這次作戰卻完全是一邊倒,而且是兵敗如山倒。
吳世恭是把自己汝寧營的騎兵排在了陣前。一點兒也不儲存自己的實力,就要一下子擊垮對面的叛軍騎兵。
當雙方騎兵首排佇列接近以後,吳世恭的騎兵首先用火銃來了一個齊射。這種射擊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精度,射擊的目的也只是要擾亂叛軍騎兵的節奏。
不過再怎麼說,這射擊也有一些效果。見到了身邊有同伴被射下了馬,叛軍的騎兵總是不自覺地減緩了馬速,整個佇列也有些散亂了。
而射擊完以後,汝寧營的騎兵立刻把火銃扔到了地上,抓緊時間拿起騎矛,排好嚴密的隊形,向著叛軍的騎兵佇列衝去。
這是汝寧營在上次勤王作戰中,和後金軍騎兵戰鬥以後總結出來的一個戰術,那戰術的名稱就叫“紅眼戰術”。
和現代的紅眼航班中的紅眼意思不同的是,汝寧營這裡的紅眼,指的是打仗打紅了眼。
在上次勤王回來以後的戰鬥總結中,吳世恭這些人一致認為:自己這些只接受了一、兩年騎兵訓練的騎兵,在單兵作戰中肯定是不如後金軍那些從小從馬背上長大的騎兵的。
因此,為了彌補自己的短處,那麼就要讓自己的膽量來壓制住後金軍的騎兵。
而從死亡衝撞中得到的啟發,吳世恭他們就創造了“紅眼戰術”。這紅眼戰術的戰法就是:排列好緊密的騎兵隊形,不斷地用自己的騎兵佇列衝撞敵方的騎兵佇列。
汝寧營的騎兵根本不和對手玩什麼兩馬交錯、雙方大戰三百個會合的戲碼。他們就是要透過一排排的騎兵衝撞,一排排騎兵和戰馬的死亡,看看到底是誰先撐不住。
這種完全不看個人戰技的騎兵戰術,完全就是看雙方對自己的生命到底漠視到如何程度。說實在話,採用了這種戰術,雖然自己的騎兵肯定也是傷亡慘重,但是對手就是換作趙子龍和關雲長,他們也只有飲恨沙場的份。
面對這種野蠻的戰術,叛軍的首排騎兵就沒撐得住。他們見到汝寧營的騎兵的氣勢洶洶,本已散亂的陣列立刻四散,兩邊的騎兵避開汝寧營的騎兵陣列轉身而逃。而逃不了的中間的騎兵不出所料地被踩成了肉泥。
而汝寧營前面幾排騎兵的衝鋒,就象熱刀切黃油一般把叛軍的騎兵陣形攪了一個稀巴爛。那叛軍的騎兵首領一見自己的騎兵陣形已經不復存在了,也知道自己是敗了,所以就立刻下令撤退。
可隨即而來的就是吳世恭後排的騎兵。那些騎兵雖然做不出汝寧營的騎兵那種嚴格的戰術,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難道他們還不會做嗎?
在一陣掩殺以後,叛軍的騎兵扔下了四百多具屍體,在沙河對岸的叛軍掩護之下,撤退到了沙河東岸。
接下來就是吳世恭虛張聲勢地過河進攻了。直到天色完全暗下來,兩軍才離開了河岸,結束了這一天的戰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