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再說,吳世恭的老爹吳惟忠也是提督京營的,高起潛也不想和吳惟忠把關係給搞僵。
而朱大典也不想讓明軍之中的矛盾升級,再說聯軍的遭遇也確實能夠博取一些同情分,所以他就在一旁解圍道:“明日就要大戰,還都不快些回營安息?本撫也不管剛才是誰對誰錯,都打二十軍棍,暫且都記著。明日如若不用命,回營後都加倍補上。給本撫都滾回去!”(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章黃縣會戰開始
崇禎五年八月二十日,黃縣會戰正式拉開戰幕。
而黃縣會戰,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在凌晨天還沒有完全亮的時候開始的。明軍的炮隊在一大群民夫的幫忙下,在一隊神機營兵丁和一隊騎兵的掩護下,出了明軍大營。要在離黃縣二里左右,離叛軍設在黃縣城外的防禦工事一里半左右的地方架設火炮。
與現代的火炮不同的是,現代火炮的殺傷力主要體現在火炮彈著點附近炮彈爆炸的地方。而明朝當時火炮用的都是實心炮彈。而這種火炮的殺傷力卻主要依靠實心炮彈在地面上,彷彿落地的乒乓球一樣的反覆彈射來造成殺傷,因此,殺傷力就體現在了一條線上。因此我們就明白了,要發揮這種火炮的威力,就要把火炮架設得越靠近敵軍越好。
因此,如果是某支軍隊要主動進攻的話,那麼他的火炮一定要架設在本方軍隊的中前方,並不能夠架設在比較安全的軍隊後方。
而且我們也已經知道,明朝火炮架設的方法也很麻煩,一般訓練有素的炮兵也要用上大半個時辰,因此,今天明軍的炮隊就趁著黎明前的黑暗,抓緊時間構築好火炮的陣地。
此次黃縣會戰,能夠達到射程二里以上的火炮,用吳世恭的汝寧營劃分的標準,就是三磅以上的火炮,明軍有三十四門,而叛軍有二十九門。雙方火炮數量相差的並不大。但是明軍是把自己的火炮集合在了一起集中射擊的,但叛軍要把火炮分散使用。因此,在特定區域內,明軍的火炮威力將遠遠的大於叛軍。
但是有些奇怪的是,明軍的主帥朱大典和監軍高起潛,卻根本沒有徵用吳世恭的汝寧營那十門三磅的火炮加強明軍的炮隊。
不過這個原因也就是:一方面可能他們也不知道汝寧營有這樣的火炮;另一方面就是:除非是關係特別良好。或者真的到了生死關頭,否則明軍的各支部隊之間,並不會相借武器和兵丁。就算是直接的上下級也是如此。這也能夠看出,劉澤清他們湊出了二百多名騎兵歸吳世恭的汝寧營來指揮,這件事有多麼的難得啊!
所以,朱大典和高起潛萬一也知道汝寧營有這樣的火炮,他們同樣也很難開口相借,怕拒絕以後損傷了他們的面子。當然,萬一開口相借的話,吳世恭也肯定不會答應的。而這個問題。也是明軍中的一大弊端。
明軍火炮的架設進行得相當順利,當天色發白,明軍的兵丁用完早餐出營,在火炮陣地後展開,開始排列陣形的時候。明軍的火炮已經開始了第一次的齊射。
這次齊射完全出乎了叛軍的意料,不過叛軍也反應很快。在混亂了一陣以後。他們派出了一隊三百多人的騎兵,衝向了明軍火炮的陣地,要清除這些對叛軍有著很大威脅的火炮。而叛軍的主力三萬一千多人,也在孔有德的號令下,出營展開開始排列戰鬥陣形。
而見到了叛軍派出了騎兵,明軍也立刻出動了一支五百多人的騎兵。雙方的戰鬥就由這兩支遊騎之間的戰鬥開始了。
其實在兩支大部隊進行的大規模會戰中。這種一開始進行的遊騎之間的戰鬥,對勝負的影響並不是特別的重要,所以在上次的沙河會戰中,就根本沒有發生這種遊騎之間的戰鬥。
而遊騎之間的戰鬥除了提高各自軍隊計程車氣以外。主要的作用就是:騷擾和反騷擾;影響敵方順利的排好陣形和保護己方排好陣形。也就是說,就是起著蒼蠅和蒼蠅拍的作用。
不過遊騎之間的戰鬥向來是相當好看的。比如說演義之中,什麼各自衝出一員大將交手三百個會合云云的,而且能夠作為遊騎的騎兵,總是雙方軍隊中個人戰技較高的騎兵,他們又在幾萬人的眾目睽睽之下,顯示著個人的武勇,很能夠激發起那些遊騎的個人英雄氣概。因此,這場小規模的遊騎戰鬥拼殺得特別激烈。
一對一,幾對一,幾對幾……反正雙方把小範圍的騎兵戰技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樣的戰鬥也並不影響大局,見到了清除明軍的火炮已經沒有了可能,為了儲存自己在今天會戰中的騎兵實力,叛軍的遊騎在他們的隊長號令下,在丟下了一百多具屍體以後,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