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 頁)
金軍的那些將軍們就商量了起來。最後他們決定:納穆泰、圖爾格、湯古岱等率領著一千名鑲藍旗的兵丁,配合一千蒙古軍和一千投降明軍,守住第一座城池——灤州城。
阿敏帶著鑲藍旗的主力,守在後面的永平城作為後援。而碩託帶領一些兵丁到後面兩城防禦。並且,碩託將把四城繳獲的財物和騾馬等帶在身邊,萬一前面兩城守不住了,就立刻帶著這些東西撤往關外。
除此之外,巴都禮率領八百鑲藍旗兵丁和一千三百名蒙古軍主動出擊,透過夜襲和劫糧道等方法,儘量地拖延明軍的行動。最好可以把明軍的部隊打掉一到兩支。而阿敏也將向關外的汗王皇太極求援,讓他派出一些援兵來。
第一百六十六章遭遇夜襲
因為已經是開春,路上的積雪已經融化了。整條土路顯得是泥濘不堪。而兵丁的鞋子裡沾滿了冰凍的泥水,凍得是刺骨頭的疼。因此,秦良玉只能夠在走上一段路以後,就讓兵丁烤火,換上乾的步襪套,防止兵丁的腳凍傷。所以,軍隊的行軍速度怎麼也快不起來。
而這時候,軍隊已經走入了灤州的地皮了。周圍完全是渺無人煙。吳世恭還時常在道路兩旁看到,積雪融化以後露出來的一具具屍體。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這些屍體都沒有腐爛。這些屍體上面都覆蓋著一層冰,整個屍體就象被冰塊封存在裡面,屍體面部的表情都顯得是分外的猙獰。
而軍隊派出去的探子,開始遇上了大量後金軍的探子。因為吳世恭軍隊派出去的探子,是以小隊為單位的,所以遇上的那些後金軍探子,基本上都是轉身逃跑。當然,也怕後金軍有什麼埋伏,又對後金軍的騎射功夫有些心理陰影,所以吳世恭的這些探子也沒有追趕。
而秦良玉軍隊派出去的探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在與後金軍探子的絞殺戰中,已經損失了五、六個人。
秦良玉的白桿兵基本上都是步兵,他們可以用來做探子的騎兵數量很少,才兩百多騎。再加上白桿兵騎兵所用的馬匹,都是南方馬,馬的個頭比較小,所以在絞殺戰中,基本上都處於下風的地位。
因此,秦良玉無奈命令自己和吳世恭的探子,就在自己軍隊十里左右附近的範圍內偵察。只是讓這些探子起到防止後金軍偷襲的預警作用。反正灤州城就在那兒,到了那裡,總可以抓住後金軍戰鬥的。現在只要保障軍隊行軍時候的安全就可以了。
由此可以看出來,在古代的戰鬥中,騎兵不佔優勢是相當痛苦的。起碼,自己的軍隊的偵察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吳世恭還不知道的是,秦良玉讓所有的探子收回來的命令下達得很及時。因為這時候,針對吳世恭派出去的以小隊為單位的探子,後金軍也已經也增加了探子的人手,也以小隊為單位,想把吳世恭的小隊探子給絞殺掉。
只是因為那些探子已經縮到了自己軍隊的周圍,後金軍的探子才沒有進一步的深入,怕打草驚蛇。因為,後金軍已經準備對秦良玉這支先鋒軍隊進行一次夜襲。
而在當時,對於明軍來說,基本上沒有夜行軍和夜襲的做法。因為,當時基本上明軍所有的兵丁都是營養不良的,所以,很多兵丁都得了夜盲症。因此,根本就沒辦法夜行軍和夜襲。
反而後金軍因為主食是肉和奶,所以營養攝入就比較均衡。因此得夜盲症的人也比較少。所以,在當時的戰爭中,夜晚一直是後金軍的。
不過,和演義中不同的是,在古代戰鬥中,進行夜襲和夜行軍的戰例是相當少的。因為一來:只要敵手訓練有素,夜襲的戰果其實並不大,發動夜襲的人的傷亡可能還要超過被夜襲的敵手,除非敵手發生潰營或者嘯營的現象;
二來,如果第二天要會戰的話,那些參加夜行軍和夜襲的兵丁,在第二天肯定不能夠參加戰鬥。因為在古代打仗都是個體力活。再說,人也許可以咬咬牙抗過去。但馬匹沒有休息,就肯定抗不過去。這不是變相地消減自己的戰鬥力嗎?
所以除非敵手業餘的,把自己營地修建的象不設防一樣,或者自己軍隊要孤注一擲,否則的話,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發生夜行軍和夜襲的情況。
而這次後金軍夜襲秦良玉先鋒軍隊的大營,也無非就是試探一下秦良玉軍隊的戰鬥力,騷擾一下秦良玉的軍隊。當然,萬一有機會的話,這些後金軍也並不介意給秦良玉的軍隊以致命的打擊的。
這天晚上,當巴都禮率領著一千八百名後金軍,行走了大半個晚上,在午夜過後,到達了離秦良玉的大營四、五百步的地方。
巴都禮和幾位後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