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3/4 頁)
控制也還沒有象以後那樣失去了控制。所以在短暫地中斷了各地的聯絡以後,朝廷的各項政令也在各級官府的努力之下,逐漸地暢通了起來。
而最令人高興的是,這時候傳來了孔有德譁變的亂軍的好訊息。
當孔有德的軍隊在吳橋譁變以後,立刻引起了明朝朝廷極大的震動。因為這支亂軍是在離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鬧起了兵變的,而且兵變計程車兵攜帶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面對如此危局,崇禎皇帝立刻召集重要輔臣商議如何處理此局面。簡單的說,也就是決定是招還是剿孔有德這支亂軍。
這時候的首輔周延儒就不能夠沉默了。因為孔有德的這支亂軍是登萊巡撫孫元化的兵馬。而登萊巡撫孫元化又是周延儒的絕對親信。因此這樣算下來,孔有德的這支亂軍也和周延儒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因此,周延儒就建議說:讓山東、登萊兩巡撫見機迅速解決此事吧。因為朝廷畢竟不能夠最瞭解山東當地的情況,而這兩地的巡撫掌握了第一手情況以後,對於招撫還是圍剿孔有德的亂軍,才有著最準確的判斷。
周延儒的建議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他這個建議也是有私心的。周延儒希望孫元化儘快解決此事,來挽回這件事的影響,不動搖自己這個首輔的地位。
而那時候作為周延儒政敵的溫體仁,卻一言不發地默許了周延儒的提議。反正這時候的溫體仁是相當主動的,他只要待在一旁等著周延儒的一舉一動,只要周延儒這裡一犯錯,溫體仁就立刻可以象隱藏在黑暗中的毒蛇一樣,把周延儒從首輔的位置上咬下來。
當然,要儘快解決,那就是招撫了。圍剿是絕對做不到短時間的。心領神會的孫元化得到了朝廷的敕令以後,也馬上展開了行動。
而這個時候,孔有德亂軍大敗山東圍剿大軍的訊息又傳了過來。這就讓山東首府濟南城附近,一下子沒有了朝廷的機動軍隊,這更讓招撫的意見佔了上風。
而讓人感到莫明其妙的是,孫元化對招撫孔有德的亂軍是抱有絕對的信心的。不提孫元化對於孔有德這些東江鎮軍將的收容和提攜之恩。
就在半年多之前,孫元化剛剛用糧餉再次解決了皮島兵變。因此,孫元化根本就沒有慌亂,因為按照他的經驗,只要糧餉發足,並不追究責任,兵變就很快能夠得到解決。
於是孫元化就讓孔有德率部回登州,而且一切都好商量。並且孫元化與山東巡撫餘大成聯合釋出命令,從吳橋至登州一路州縣,不得出兵阻擊孔有德。
而這時候的孔有德似乎也聽從了孫元化的命令,雖然在一路還是搶掠不斷,但還是向著登州方向歸來。沿途州縣也不敢攔截,讓出通道讓孔有德部透過。
這個行為是萬分可笑的,因為在山東武官的再次組織下,又組織了一支達到一萬多人的軍隊。而其中雖然孔有德部一度進入了這支明軍的伏擊圈,但由於那些夢想著招撫的文官,對率領這支明軍的武官來了個十三道金牌,所以沒有了攻擊命令的明軍,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孔有德的亂軍逃脫,這就錯失了在萌芽狀態下殲滅叛軍的最好良機。
而這個背景,身處寧陽縣的吳世恭和劉澤清當然是不知道的。他們只是從朝廷傳來的明報中得知:孔有德的亂軍已經接受了朝廷的招撫,他們正開往登州接受登萊巡撫孫元化的整編呢。
這下子,就讓這支聯軍鬆懈了下來。吳世恭的軍隊倒還能夠保持著恢復性的訓練,而劉澤清的軍隊是完全放了羊。
這時候的吳世恭也不出所料地有了一些放鬆,他也頻頻地參加一些宴會,和寧陽縣當地計程車紳聯絡著彼此的感情。
雖然因為從濟寧倉提取糧草軍械,忙得吳世恭連過年都是帶著車隊走在路上。但是這次吳世恭的收穫是絕對的大。
在和劉澤清分配以後,吳世恭還可以得到一千多石糧食,四百多石火藥。其他布匹、烈酒等物資也價值四千多兩。估計著這就是倉運大使指點著吳世恭搬運那些寄存在濟寧倉的商人的財物,以此來推卸到聖衍公身上,為了他們自己截留那些遺留的財物發財呢。
吳世恭基本上沒有要那些搬運來的軍械,因為這次搬運,並沒有搬運那些火炮和盔甲。這些都是漕兵所需要的東西,那倉運大使當然不能夠做的太過分。
而其他的那些弓箭、盾牌和兵器,吳世恭自己並不需要。而倉庫中的鳥銃,吳世恭也對它的質量很不放心。因此,吳世恭把這些軍械都讓給了劉澤清和孔府。
吳世恭自己也只留下了最便宜的八百隻槍頭。吳世恭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