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4 頁)
逍遙啦。”
“再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孔有德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麼他們的下場又會是怎麼樣的啊?不說秋後算帳的事。就算是不秋後算帳,那《水滸傳》的說書你總聽過吧!那宋江招安後的下場你也該知道吧!憑什麼孔有德他們不知道這種下場啊?難道他們想往這死路里去鑽?”
聽了吳世恭的話,劉澤清眨著眼睛眨了半天,最後無奈地長嘆了一口氣:“唉——!”
“反正我們是做最好準備,做最壞打算吧!”吳世恭最後強調說。
連吳世恭和劉澤清這樣的粗鄙軍頭都明白了,孔有德那些叛軍接受招撫的可能性是很小了,那麼守在萊州城裡的那些文官就更明白這個道理了。
當張國臣命令城中的軍民和各路援軍不許擅自出戰,以免破壞撫局以後。深知叛軍本性的徐從治立刻派人趁夜潛出城,將一封奏章送到了北京,闡明瞭戰況,並請求皇帝不要再招撫,要全力以赴地圍剿叛軍。
但這道字字泣血的奏章,竟然在首輔周延儒的示意下,被壓了下來。以致於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看到這麼重要的一封奏章。
可以這麼說,明末的那些文官,為了自己的官位,為了自己的黨派,就根本沒有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
當送走了滿懷孔有德他們信誓旦旦地接受招撫的承諾的張國臣以後,叛軍也再次做好了攻城準備,接著臉一抹,殺氣騰騰地又向萊州城進攻了起來。
而這時候的周延儒再也壓制不住了,連有些主張招撫的官員都和周延儒有了意見分歧。這起碼也要把叛軍打敗,解了萊州城之圍以後,那麼朝廷招撫那些叛軍才會少支付一些不必要的利益吧!
而這時候各地的援軍也彙集青州,但由於山東巡撫徐從治被圍萊州城,無人統一協調指揮援軍,所以援軍停頓不前。為此,朝廷再次任命兵部右侍郎劉宇烈為總督,全權指揮各路援軍,而與他一起來的還有京城神機營和五門紅夷大炮,用以和叛軍對抗。
但這時候的周延儒又起了私心。那位總督大人劉宇烈也是周延儒的親信。更為奇妙的是,劉宇烈也是個主撫的文官。好了,來了一個積極求和,不會打仗的文官來指揮軍隊了。
可為了和平事業,劉宇烈確實積極。他來到青州以後,立刻匯合了山東總兵丘磊的八千人馬和其他各地援軍的一萬一千人馬,加上他自己從京營中帶來的神機營,總共是二萬六千兵丁,加上了七千多名民夫,共三萬三千人馬,即刻向著萊州城開去。
順便說一句,和吳世恭一同派遣出來的河南援軍,山寨趙子龍江遊擊率領的兩千人馬,也在這支軍隊中。
劉宇烈是這麼的心急。他根本不願意等上那麼幾天,等著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到來匯合。因為這時候的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也只是距離青州城明軍主力才三天的路程了。
劉宇烈只是派人給了吳世恭和劉澤清下了這麼一道軍令,要求他們隨後跟上。做為後軍儘快趕上明軍的主力。
可是雖然劉宇烈的明軍這樣急速行軍,但吳世恭他們的後軍卻因為已經在原地休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有充足的糧食讓兵丁吃飽,使得這麼兵丁有了良好的體力。所以,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行軍的速度反而比明軍主力快上許多。兩軍之間的距離最後也縮短到了兩天的路程了。
在三月二十八日,在萊州城西五十里的地方,明軍主力遇上了從萊州城分兵打援的,以孔有德為領軍的叛軍二萬二千兵馬。這時候的劉宇烈還想著以兵勢壓迫叛軍招安。因此,他就下令全軍紮營,不主動向叛軍進攻。
可叛軍方面卻完全沒有給劉宇烈面子。他們根本不讓明軍紮好紮實的營盤,立刻展開兵力嚮明軍進逼。
而明軍在遇襲後,急促之下也只好就地反抗。可要知道,在沒有現代通訊條件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得力的基層軍官層層指揮,一個指揮官根本沒有可能把命令傳遞到幾萬大軍的每一個人那裡。
而劉宇烈下達的紮營和作戰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又造成了明軍混亂。而倉促之下,明軍的兵力也根本沒有完全展開。
可是總督大人劉宇烈卻不明白這些基本的軍事原理。他還以為著自己人多,那總打得過那些人少的叛軍呢。劉宇烈彷彿感覺到自己戴著文士冠,搖著鵝毛扇,一副山寨版的諸葛亮,指揮若定的模樣了。
不過兩軍相遇的時候已經接近了黃昏,雙方都並不願意進行夜戰,所以在短暫戰鬥以後,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