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吳世恭聽了呂雲煥的話,是心中一喜。但是,他還是在表面上裝作皺起了眉頭,接著說道:“可你們要本官護送的地方,已經出了歸德府,到了汝寧府,也就是出了本官的防區了。這樣做有些不方便吧。”吳世恭還想著乘機多獲得一些利益。
呂雲煥和陸間辰對看了一眼,陸間辰就笑著說道:“大人,雖然我們倆負責了那幾個縣的鹽貨銷售,但是,那幾個縣的北部山區的鹽貨,我們並沒有打入進去。如果大人以後有辦法打入的話,小人就在這裡做主了,給大人每石一兩一錢的價格,多賺的都歸大人您。”
接著陸間辰和呂雲煥就把那幾個縣北部山區的情況和吳世恭說了一下:在那些山區裡,都有著陳年的慣匪,勢力錯綜複雜,所以基本上沒有任何商人敢進入到那個地區去做生意。
當然,如果有人膽大,用自己的命去博的話,只要把鹽貨帶入到那些山區賣的話,甚至可以賣出每石四、五兩銀子的高價。所以,這些山區的慣匪還是能夠得到鹽的。
吳世恭在心裡明白了過來,心想道:“原來就是給我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不過,見自己所得的也差不多了,再說吳世恭還想著和陸間辰這個揚州鹽商交好呢,所以到了最後,吳世恭還是答應了呂雲煥和陸間辰的請求。
宴會的氣氛也輕鬆了下來。接著,吳世恭就好奇地詢問陸間辰和呂雲煥:為什麼在明朝,鹽的需求量和利潤那麼大呢?
陸間辰就向吳世恭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在明朝,鹽除了作為調味品以外,還有著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食物的保鮮作用。
明朝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冰箱,所以當食物吃不完以後,往往就把多餘的食物醃製起來,不讓食物腐化變質。
另外的,鹽還有清潔牙齒的作用,也就是起到了現代牙膏的作用。還有,牲畜也需要大量的吃鹽。
人不吃鹽,就會渾身無力,但是特別窮苦的人家,粗茶淡飯還能夠熬一熬。但是牲畜如果沒有鹽吃,就沒有氣力幹農活了。所以,養牲畜的人家,也會千方百計地保證自家牲畜有足夠的鹽吃。所以,鹽的需求量是比較的大的。
至於鹽的價格很高,除了朝廷專賣的原因以外,主要的原因就是運輸成本。明朝的運輸條件相當於現代來說,是相當原始的。就是大運河兩頭的江南地區和京城,有的商品的價格也要相差一倍以上,某些稀缺的商品的價格,甚至要相差三、四倍。
而鹽貨這種粗重的商品,就算是在同一個地區,價格也因為運輸的方便與否,各有不同。尤其是運輸不便的山區,那價格就更為昂貴了。
吳世恭是被陸間辰普及了一下古代販鹽的知識。他的心中想道:“怪不得現代的穿越人士,都擠著向山東、福建和海南這些沿海地區穿越啊!原來他們都是被鹽吸引過去的啊!”
在宴會上商定以後,吳世恭就回千戶所堡壘安排護衛的人選。最後決定派出一箇中隊一百名的步兵和三個中隊一百五十名騎兵去護衛。
本來,薛永利會成為這次護衛的帶隊首領。可是,由於吳世恭名聲在外,呂雲煥和陸間辰點名要吳世恭來帶隊。顧客就是上帝嘛!吳世恭也就最後決定親自帶隊吧。這倒讓吳世恭有些興奮,自己總算是走出了薛永利的陰影,首次單飛啦!
第一百三十四章收支平衡
吳世恭對於自己首次的獨立領軍是相當地重視,在護送鹽貨的一路上也是小心翼翼,時刻保持著警惕。可是在穿過那個群匪林立的山區時,屁事都沒有發生一點兒。
這倒也不是那些土匪沒有發現吳世恭他們一行人。只是當那些攔路的土匪,發現押送鹽貨的吳世恭的軍隊,尤其是吳世恭親自帶隊押送時,他們就立刻做鳥獸散。
只是到了後來,有幾個膽大的土匪,向吳世恭一行人哀求著,賞些鹽貨後,呂雲煥和陸間辰就扔下一、兩袋鹽送給了他們,那些土匪也就歡天喜地地拿著鹽離開了。這讓吳世恭感覺到很彆扭,這些土匪就一點兒也不象土匪,彷彿就是一些叫化子。
就這樣送了近十石鹽,吳世恭他們一行人就安全地到達了目的地。而回來的路程中更是一路順暢。
就這麼押送了幾次以後,吳世恭發現,那些土匪確實不敢來惹自己。吳世恭索性就把這種押送任務,讓自己手下的各個頭目輪流帶隊指揮。並且,吳世恭也安排著那些押送的兵丁,在押送的路程中,順便就進行些行軍紮營的訓練。
而楊狗蛋利用那些銅塊,也造出了一門火炮。可是因為在以前,包括楊狗蛋在內,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