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量。”林丹國說,“我們深信丁董事長嫉惡如仇。然而,也擔心丁董事長貿然行事,打草驚蛇,反而打亂了整個作戰部署。”
“這一點請林局長放心。我畢竟是個商人,首先考慮的是公司的利益。與犯罪集團作鬥爭,主要是中國公安部門的事。需要我們配合的時候,我們才會有所動作。”
今晚自己的話是不是太多了?丁之光捫心自問。言多必失,今後一定要多加註意。
第二十九章 報恩(3)
“我在青玉縣任職二十年,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可以毫不誇耀地說,我為青玉獻出了青春。這兒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這裡的每一條溪河都曾經流淌過我的汗水。只是由於歷史上的各種條件的限制,無法讓青玉縣的變化領先於全省其他山區縣,讓我感到無限的遺憾。沒有工業,便沒有繁榮;沒有流通,就不能促進發展。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青玉縣辦點實事,是我這次來青玉進行調研的主要目的。”
“這我理解,”丁之光動情地說,“我雖然出生在新加坡,但把創業地的泰國當成了第二故鄉。我在泰國拼搏、開拓、流汗、流血,對其感情決不亞於故鄉新加坡。青玉縣山清水秀,是個好地方,這裡的人勤勞聰明。就拿眼前這花園來講,別具一格,鬼斧神工,美極了。在新加坡,在泰國,很難看到這樣的中華古典園林。以前這地方是哪個朝代官僚大吏的私宅?”
“青玉縣有史以來沒出過大官吏,這花園也是近年新建的。中華泱泱大國,還少了能工巧匠?以前這裡是縣茶葉公司所在地,前幾年在這兒建了青玉賓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是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歲月,在這兒度過,被囚禁了近兩年的時間。”
“這兒曾是牢獄?我研究過易經八卦,看不出這兒藏有凶煞之氣。”丁之光朝四周注視著。
“不曾是傳統意義上的監獄,只是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關押重量級走資派的地方,不是縣處級的領導還沒資格到這兒呢。當然,曾經有過一次例外,在我的記憶中只有這麼一次例外,一個烈士的兒子、縣機械廠的青工在這兒與我一起關了幾天,受盡了嚴刑拷打。他被一位同伴救出,但終未能出囚籠,覆被捉獲,聽說被造反派連夜押往省城,估計凶多吉少。我被解放後,調到異地去,但曾託人查問過這個小夥,終無訊息,不知是死是活。因不是自己管轄地,鞭長莫及,無法瞭解到更詳細的情況了。”
這幾句話溫暖了丁之光的心,想不到多少年後,當年的縣委書記居然還記得他,還關心著他的生與死。遺憾的是,他現在還不能對吳副省長直白感激的話語。他似乎感觸很深地說:“那個年輕人也可能死了,也可能沒死。世界上的事只要能想像得出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不瞞吳副省長,在本公司泰國總部的職員中,有好幾個都是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迫害而跑到泰國去的人。其中有個姓鐘的男士,現任我泰國總部物流部高階職員,據說就是F省北部山區人,是哪個縣不清楚了,記得他對我說過,他的家鄉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湖。那年進本公司時是我考查他的政歷,因此印象很深。他說因一個造反派頭子要謀奪他的妻子,將他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誣衊他收聽過‘###’,其實他連一臺收音機也沒有。他曾與一個縣委書記關押在同一個囚室裡。逃跑時,縣委書記還把身上僅有的十五元錢和五斤糧票資助他作路費。但很快又被造反派抓住,當場被塞進麻袋裡,並被綁上了石頭,沉到一個什麼湖底裡。也許是機緣巧合,他竟死裡逃生,遠走他鄉,幾經坎坷,最終到了泰國,在那兒落下了腳。”
丁之光在說話的時候,注意到吳副省長聽得很認真,並且一直注視他。然而,他在介紹情況時,沒有衝動的表情,沒有過激的言詞,話說得不緊不慢,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反之,吳副省長倒顯得激動多了,丁之光的話音剛落,他就迫不及待地衝口而說:“年輕人之所以能絕境逢生,一定是那把匕首起了作用。對,一定是綁在小腿上的那把匕首沒被造反派發現。於是,奇蹟就出現了。啊,不對!丁董事長,你說你公司的那個高階職員姓鍾?”
“對啊,叫鍾凱藝,時鐘的鐘。”
“有別名嗎?”
“沒聽說過。”
“那就不對了,如果是我記憶中的他,應該名叫劉聿義。”
丁之光心中很激動,想不到二十二年後,當年的縣委書記還能準確地記住他的姓名。但他不動聲色。理智告訴他,現在依然是隱姓埋名的時候。他似乎認真地說:“我對部屬,不可能記錯名字,他叫鍾凱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