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陶、李石曾、宋子文等人發起,成員多是當時知名人士,父親是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一個。20年代,梅蘭芳與梅劇團在美國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訪問演出,父親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司徒先生也幫忙在美國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讓美國人民瞭解中國京劇和梅先生的表演藝術。
1922年,父親受司徒先生洗禮,正式成為一名基督徒;兩年後,父親的婚禮,也是司徒先生做的主婚人。他倆的關係已遠遠超過一般的師生關係,特別是當司徒雷登的母親和妻子相繼去世、唯一的兒子又回美國後,父親成了他唯一的親人。除了我之外,家裡還有三個姐姐。大姐叫愛琳,也是司徒太太的英文名字。
從傳教士到大學校長
司徒雷登有一個很地道的中文名字,但從血統上講,他是一個純粹的美國人。他的父親是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派到中國的第一批傳教士,28歲來到中國直到1913年在杭州病故,老司徒先生在中國生活了46年。司徒雷登的父母及童年夭折的一個弟弟如今都安葬在杭州。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於杭州,11歲被送回美國上學,借住在親戚家。受父母影響,司徒雷登及其兩個弟弟在美國讀完大學後,都先後來到中國當了傳教士。司徒先生在28歲那年,帶著新婚妻子重又回中國傳教。幾年前我回國時,有一次與當時的上海市長徐匡迪一起吃飯,他偶然提起,小時候曾聽過一位叫司徒的外國人傳教,那人中文非常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並不知道這個“司徒”就是毛澤東寫的那個“司徒”,我後來告訴了徐市長司徒與我們家的故事。
1908年,金陵神學院成立,司徒先生被教會推薦到那裡任教,他在那裡生活了11年,也自此由一個純粹的基督教傳教士,轉變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司徒雷登到金陵神學院擔任教師的第三年,正好趕上辛亥革命爆發。美聯社那時還特別聘請司徒先生擔任他們的戰地通訊記者,負責報道中國政局。1912年4月1日,孫中山發表演說,宣佈辭去大總統職務,讓位於袁世凱,司徒雷登是在場的唯一外國記者,也是唯一的外國人。正因為他對中國政局以及中國社會的瞭解,1915年回國時,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還在白宮召見了他,向他了解中國及中日關係等情況。
傅涇波:追隨司徒雷登44年(3)
那時候,美國基督教會決定將幾所教會大學合併成燕京大學,司徒雷登被推舉為校長,1919年1月赴京上任。當時學校本部在城區的盔甲廠,校舍嚴重不足。司徒雷登親自騎毛驢或腳踏車四處勘察,看中了西郊一處寬敞的地方。那個園林已被陝西督軍陳樹藩買下,但司徒雷登親自前往西安遊說,陳樹藩終於被他的誠意感動,不僅以象徵性的4萬銀元低價出讓,還捐給燕大2萬銀元作獎學金。
為了新成立的燕京大學,父親那時候也常陪同司徒先生到處籌款。1923年,他們一起到東北拜訪張作霖,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對他們都很友好。張學良後來還跟他們講了許多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的細節——當時日本人派出了以林權助男爵為首的代表團來弔唁,追悼會後,日本人拿出當初被張作霖拒絕的那份檔案逼他簽字,張學良向司徒雷登描述,他怎樣緊閉雙眼以示拒絕,等著對方開槍等。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父親陪著司徒雷登拜訪過很多人:段祺瑞、孫傳芳、韓復榘以及宋哲元、馮玉祥等。他們不僅使這些官僚或軍閥為燕大捐了款,也與之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那時中國的政局複雜多變,到了後來,他們也多少介入到政治生活中。蔣介石在南京就職不久,曾幾次請父親去執行秘密使命,其中包括說服少帥張學良擺脫日本人控制,承認國民黨南京政權。父親後來還數次受命去美國,拜訪了包括時任美國總統胡佛在內的很多政界要人。
1926年,燕京大學遷入新址——燕園。美國一對夫婦在湖邊(注:此湖後來被錢穆命名為“未名湖”)捐贈了一處住宅,指定為校長居住,但司徒先生並未把它當作自己的私宅,接待來賓、重要會議或者燕大青年教師的婚禮,都常在這裡舉行。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與吳文藻也是在這裡舉行的婚禮,證婚人就是司徒先生。冰心與司徒先生的關係很好,這幢房子很長時間裡並沒有名字,直到1931年才由冰心取名為“臨湖軒”,後由胡適撰寫了匾額。
燕京大學是教會辦的大學,但司徒先生一直倡導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在他努力下,在20世紀30年代初,燕京大學已經發展成能與北大、清華鼎足而立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原來的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