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L2級Cache仍為256/512KB。它在超標量流水線結構中增強了MMX指令的處理能力。從PII開始採用了雙獨立匯流排結構,一條用於連線處理器核心和L2 Cache,一條連線系統匯流排,處理器可以在2條匯流排上同時傳送資料。Pentium III在PII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效能,它的整合度達到820萬電晶體,第一批CPU的主頻為500MHz。PIII的最高頻率為1。40GHz。P III具有256 bit寬的Cache資料匯流排,它增加了128位的SIMD(單指令多資料)暫存器,用於Internet 流式 SIMD 擴充套件。P III還增強了動態執行的微結構。
2000年,Pentium 4微處理器產生了,P4採用了混合流水線技術和快速執行引擎,增強的浮點和多媒體單元。P4的L1級Cache增加了12K的執行跟蹤Cache ,系統匯流排達到400 MHz。 P4的主頻也達到2200MHz。
……
看這短短的二十幾年內,從第一個八位微處理器8080發展到功能強大的32位Pentium4。用微型計算機組成的系統效能上遠遠超過了早年的小、中型機,甚至大型機。微型計算機與其它計算機的區分的界定標準也變得十分模糊起來,現在一般說的計算機(電腦)就等價於微型計算機。
我為了加快計劃的開發進度,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動用於開發設計與查詢資料。工作是累人的,但是它也是快樂的。今天在11月5號,兩個月過去了,我幾乎麼有上過課,早上起來,匆匆便來到了圖書館的閱覽室,無意識地走向了右邊的一個角落的座位,看來這個座位幾乎成了我的專座。隨即我把工作包中的開發文件資料與文具拿了出來,擺在桌子上,又接著把借閱的書都也擺了出來,然後就埋頭苦幹了。
要說這些開發文件是不是需要保一點密,在公共場所這樣被別人看見了,恐怕會洩漏。其實不然,軟體工程後地開發文件,一直都在變化,我使用地這一種開發方法,是在2009年國際ISO剛剛統一地標準,各種圖形,符號代表地意義。這樣與90年代的是不同的,同樣描述一件事件,同樣的一個建模,使用各種文件規格說明,那麼便有不同的符號。再說,即使這裡邊的自然語言,我也是使用英語表達的,桌面上的文字元號都是英文,若是有人往這裡一看,自然以為我在學英語呢!哪還知道這麼多。
鈴聲又響,我知道今天已經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