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4 頁)
略不計了?我們和老美們受著截然不同的教育,他們自由、平等、肆意、隨性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們羨慕不已的。可是作為人最基本的權利——和相愛的人結婚,讓法律賦予愛人之間一些保障時,號稱平等自由的美國政府部門竟然猶豫了。他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阻撓這樣的不如他們意願的婚姻產生,不擇手段的旁敲側擊和扼殺本身並無差異。面對移民,美國人總有一些莫明的優越感,雖然他們可能並沒忘記這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
女作家往往有細膩的筆觸和敏銳的洞察力。小說中描寫到了許多生活在底層的移民的潦倒生活。象阿書、里昂、海青,他們大多數時候都很窮,但從不對生活低頭,他們有自己生活的方向,從不迷路。
他們的生活方式可能很似是而非,你無法描述這究竟有何意義,但出路就在這冥冥黑暗中隱隱凸現著。頹廢是生活最低谷的表現,那些用藝術表現超現實的現實和本身極度功利虛榮的現實其實都是一回事,要優越的生存環境和高尚的精神享受。美國人是極度赤裸的表現對物質的追求的,來美國的人很少能排斥這樣洶湧而來的慾望衝撞。移民被同化歷來就是慣例,溶入是一種解脫,格格不入是一種消耗,一種對生命本質遊移不定的消耗。女主人公當然不是一個輕易妥協的人,因此她要活得比一般的人辛苦。她要同時面對解脫和瀝煉的雙重考驗。
在人文上的容入和在思想上的獨立使她舉步為艱。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深沉文化底蘊,在美國數百載虛浮文化的攪和之下,生活的航船的確容易迷失航向。抓住一些什麼,不管是物質、是感情、還是虛無飄渺的精神……
百花文藝版的書裡有著這樣一些插圖,隱隱的背景,上面鮮明的文字。才幾頁的場景,但都是文中出採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尤其最後那一段文字:“那它是什麼?是……一條小船 船?船。一顆淚從他臉上流下來。一顆滴穿了四十多年歲月的淚。”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