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有火熾既濟、胎成沐浴、溫養乳哺……等所謂“七功”。
吳承恩的《西遊釋厄傳》,孫悟空就是在靈臺山呆了七年,完成這七功,才得到了菩提老祖的秘傳。
這其中的火,就是五臟廟中的五行之火。
張雷的境界,五行之氣發華,就差生火。
要生活,就得砍柴,砍柴……正所謂:天下之道,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從粗入妙,說破不值半文錢。
………【第六十六章:《黃庭經》,灶中無火,砍柴!】………
觀棋柯爛,這個成語典故,其中本來就包含有頓悟的意思。(牛文小說~網看小說)
而這個山,是什麼山?
張雷猴兒心如明鏡,是靈臺方寸山,是須菩提老祖的道場所在地,須菩提是誰?須菩提,意為智慧、善現、善吉、空生,他還號稱“解空第一”!
《金剛經釋義》中有說:須菩提人人有之,若人頓悟空寂之性,故名解空,全空之性,是真菩提,故名須菩提。
解空!
也有頓悟的意思!
空生?
還有為什麼是須菩提‘老祖’,話說白了,這傢伙就是無中生有的老祖宗——所以叫“空生”,叫‘老祖’!
腦袋本來空空,突然出現那啥,就是無中生有的頓悟。
張雷猴兒此時的狀態,就十分契合。
樵夫剛才的歌非歌,開頭就唱:觀棋柯爛,伐木丁丁……暗示張雷猴兒和小靈猴該頓悟了!
張雷猴兒有所頓悟,小靈猴卻還在懵懵懂懂之中。
樵夫最後唱道: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不就點明瞭他的身份,非仙,既道,重中之重,就在最後的《黃庭》。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後有命門,噓吸廬外,出入丹田……,前世之世,張雷怎能沒聽說過《黃庭經》
“這位大哥,還請留步!”
福至心靈,張雷猴兒閃身攔住樵夫,稽首道:“還請大哥指點迷津,大哥口中《黃庭》,是否為大道玄門三洞《黃庭經》。”
“哈哈!”
樵夫哈哈大笑,一把掀開頭頂的斗笠,露出古樸的面容,他大笑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轟……!”
張雷猴兒心神大震,暗道果然如此,這個NPC樵夫的身上,還隱藏著另外的情節。
“大哥哥,你說什麼呢,走啊!”
小靈猴面露不解,遙指前面的靈臺方寸山,督促張雷猴兒:“趕緊到那山,尋找神仙去!”
“小靈,這位大哥,既是仙,相逢處,非仙,既道啊!”
張雷猴兒心神傳音給小靈猴,可小靈猴依然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難道這小傢伙,真是和這個NPC樵夫沒有緣分?機緣在靈臺方寸山?
心念轉動,張雷猴兒不由說道:“小靈,既然你心切等不及,可先行一步!”
“……,好吧!”
小靈猴眼珠子滴溜溜亂轉,眼看著靈臺方寸山就在前面,心中火燎一般,卻也不反對張雷猴兒的意見,他和張雷猴兒心靈相通,也不怕互相尋找不到對方。
“那小靈先行一步,大哥哥快點來啊!”
小靈猴三蹦兩跳,丟下一句話,急匆匆上了靈臺方寸山。張雷看著他那小小的身影,幾乎可以猜測到小靈接下來遇到須菩提老祖後發生的事情。
他,還會被起名悟空嗎?
小靈猴的頓悟,是被須菩提老祖點化,估計還會叫悟空。
收斂了分叉的心神,張雷猴兒目光炯炯,看向樵夫,這樵夫卻笑呵呵地對他說:“你這猴兒,倒是機靈,我是有《黃庭經》一部,可傳你參悟,但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張雷猴兒破口而出,心道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飯。
“哎……!”
嘆息一聲,這樵夫幽幽道:“我這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
“可他當今世道,物價飛漲,……,總之,生活難啊,只要你這猴兒答應幫我砍柴一年,我現在即可將《黃庭經》給你,你既立志求道,想必也不會無信用,毀約自找心魔。可否?”
幫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