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各位鄉親、客商,這次船隊不但帶回來很多貨物,而且冬季馬上要開工大建設,希望各位客商能源源不斷的向自由城提供物資。”朱明說完就下了船。
岸上自有迎接的人已遷來了馬匹,朱明與陳善禮、王老伯等人上了馬便向自由城方向奔去。
接下來的幾天簡直是忙開了鍋。
這次帶回來的工匠中有好些船匠,現在造船廠還為時過早,但修理廠確實可以開起來了,一個簡易的修理船塢也已被圍了個雛形,而在當地人中挑選一些合適的青少年充實到這個修理廠去開始慢慢學習手藝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他們早日學成,船匠群體就早日龐大起來,才有造大船的實力。
另外冶煉廠還要擴大,錫礦是本地的特產,雖然現在青銅作用沒有以前大了,但也還是一個重要的金屬,可以用在平日的方方面面。
榨糖廠現在因為原料缺乏倒是閒下來了,但是春耕馬上就要開始,朱明已經打定主意準備兌換一批未來的優良種子了,明年的大豐收指日可待,所以冬季準備工作也不容輕視。
而且朱明現在終於有老師了,雖然老師可能有點古板,但忠君愛國思想現在是朱明最為需要的,他迫切的需要一個理論體系來同化這些海外的土人,讓他們對中華文化有認同感,覺得自己也是漢文化的傳承者,所以教育他們漢字是十分重要的。現在把侯氏族人成年的全部拉上,每人教一個班,足可開三十個班,必須要成了,那些什麼高深的就不要教了,會識寫漢字,認同漢文化就可以了。
現在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須要爆炸式的增長了,憑著這麼小的領地和人口還是不夠,接下來還是要把自己給吃胖一點。
出海帶回來的商品已經全部運入了自由城中,當年的新茶在市集上絕對是搶手貨,不少當地的商人也想搶著分一杯羹,但馬薩爾早在朱明的指示下只是按天每天放出一些,這些商人無奈之下只好轉而買一些其他獲利不是那麼大的商品,市場很快就被帶動繁榮起來。
一些天方商人想要整批的購入瓷器等商品,朱明也要求他們對等的需要輸入一定量的西域商貨,知道自由城也有上好的西洋商品後,一些明國的商船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小小的城市。
忙完手頭的瑣事,朱明抽空來到城外的營地,現在雖是冬季了,但入伍的新兵才一個多月,還處在加緊的訓練之中,朱明的長槍陣已經形成規模了,有了佇列行進的基礎,長槍陣威力被揮到了極致,而別的一些軍隊不會這麼重視佇列,所以他們對於這種槍陣是模仿也模仿不來的。
看著穿著冬衣還在不停訓練計程車兵們,連陳善禮這也不禁嘆道,好一支鐵甲雄師,若有十萬兵,便足可掃蕩天下了。
不過朱明現在有多少呢?一千而已,所以他現在還要做的就是――繼續募兵。
就是上面這些事情,在朱明回到自由城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一直煩擾著他,水稻種子已經使用兌換戒指兌換來了,區區一個自由城也用不了多少種子,立馬可以讓畝產五百斤上升到一千斤左右,朱明已令人將種子分到各村,要求就是較往年多出的收成交一半給官府。
村民有了免費的種子使用,城主大人還口口聲聲的說種出來的糧食又多又好,人人都喜氣洋洋的準備來年一開春就種下去看看。
在朱明出航的時間裡,自由城又拉來了一大批的流民,經過篩選,朱明再次組織了一支千人隊。現在趙慶是大統領,而王鐵與花都各統帥一支千人隊,只是盔甲在如此快的擴編下有些供應不上,還好武器尤其是長槍製作簡單,但也讓附近的竹林為之一空,以後也得從外進口了。
訓練仍然是一絲不苟,這次飄洋過來的侯氏族人中,有一喚作侯寅的,也頗好武事,這次再也不願做那文事,要效法那班投筆從戎,建功立業。朱明看他能寫會記,又繼承了侯家的清廉剛正性格,便要他先做軍法官,手下組建了一支糾察隊,以後的軍功計算也都落在了他身上。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徹查軍隊後勤供應,兩千多人的吃飯也不是小事,若有人有心剋扣,那可是會弄得軍心渙散的,還好嚴密查探之後也沒現什麼問題,朱明高興之下又給軍隊的伙食費加了點標準,弄得士兵們訓練起來更賣力了。
一眨眼,再過兩星期就要到新年了。
………【第二十六章 冬末攻勢】………
北方疲敝,朱明與陳善禮對坐桌前細細計議,朱明很清楚東南亞地小人弱,在陸地上不管是面對大明還是阿拉伯人乃至歐洲重灌士兵都是沒有太大勝算的,出路就在海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