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頁)
個月的時間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安排,朱明躲在屋子裡搗鼓了一夜,甚至還兌換了一臺報機來自己做試驗,不過在自己也研究了半天無果的情況下,只能無奈的接受了自己即將對黑水明國失去最直接控制這一無奈的結果,想要靠自己一個人來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運用起後世的高階技術,就算作弊器再強大也是痴人說夢!
禍兮福之所倚,此次自己北上大明也未必不是一次機會,不管怎麼說,坑蒙拐騙為南洋拐帶些人過來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那麼現在主要就是要維持自己在這南洋的統治了。實在的說,很多船村中的老人現在身居高位,更多的是因為自己顧念這些人從龍的舊功,說起能力,在自己的指引下興許還能做出一點新氣象,可若是自己不在了,不過也都是些守成之輩。
南洋暗流湧動,若是處在大明,守成之輩確實剛好合用,能將一切處理的井井有條,但又不會存在過大的野心或有能力威脅到自己,用起來最最放心,但在南洋,要壓服各地蠢蠢欲動的酋長頭人們,還任重道遠。
倒是軍中還略讓人放心些,幾個軍團統領都將部隊掌控的很好,而且優厚的待遇精良的器甲充足的訓練,讓軍隊成為了支撐黑水明國的基礎力量。
只怕自己這一走,南洋的土著勢力會抬頭啊,只是當時若缺了這土著勢力,光靠華人的人口又難以支撐起這麼龐大的領地,所以這是一道兩難的命題。現在要建立起一個雙方平衡的機制,接下來還是要看自己從中原的挖人大計執行的怎麼樣,若是華人能持續增加最終佔到主導地位,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仿照著古代和現代的制度,朱明最終確定弄出個元老會制度來,在朱明離開的時間裡,日常大小事務由元老會決斷,唯有遇見難以決斷的大事可以通報給朱明,不過這麼遠的距離,船是完全不夠看的,就算建立起信鴿的接力站,一站一站傳過來也得好久好久。
不過就算收效甚微,事情總還是要做的,朱明將建立信鴿接力站的任務交給了陳正豪,這就要在沿途暹羅安南等地一路潛伏下人來,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問題,朱明將那臺兌換來的報機也放到了箱子中,有空再好好研究這東西,它的傳輸距離夠遠,倒是可以一用。
入選元老會的人選是朱明充分考慮後的一言堂產物。
華人在其中還是佔據了大多數,不管是執宰王銅還是陸軍伏波將軍趙慶,他們的入選都是理所當然,那些獨擋一面的諸如陳善禮、侯寅、林喚之等人自然也是榜上有名,而掌握軍隊實權的那些個軍團統帥也都是入選。
就算是土著也有著盧米馬薩爾這樣的早就跟隨朱明的老人在其中充當代言,總還能為當地的土人抓取些話事權,也不至於讓土人們心態失控,萬一鬧出點什麼來就不好了。
要說的是澤麗阿作為唯一的女性入選者,自然是因為她手中牢牢掌握的那支花面軍團了,朱明原本倒有點想在離開前想想辦法將其裁撤了事,最後想想若是這樣無疑會傷了土著居民的心,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利於黑水明國接下來的統治的,何況花面軍團東征西討,確實也立下了不少功勳,最後還是把它保留了。
不管到時候亂成怎樣,總有自己來收拾爛攤子。
在第二天的朝會中,朱明便將這元老會的構思和自己擬出來的名單公佈了出來。以後的一切就都由投票決定了,也是在中世紀率先實現了民主化程序,只是不知道會不會馬上就亂成一片。
為了防止到時亂成一鍋粥的局面,從這個方案公佈起就開始正式實行,接下來的一個月,朱明只是充當一個旁觀監國的角色,這倒和明代的內閣制稍有相似,但現在是一個級大內閣,而且人人都有言權。
在其中自然是以王銅、趙慶為主,方案中元老會議事的召集和議題的提出都是他們兩人切磋著辦的,也就是說,對於一個議題,元老會中的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看法投上一票的權利,但這個議題到底要不要放到元老會上面來說,就是王銅和趙慶做決定了。
責任重大啊,方案的擬定算是朱明的乾坤獨斷,在早朝時王銅和趙慶越聽到後來越驚,到最後只覺得背後冷汗直冒,這確實不是一個容易接的下來的差使。
群臣也知道這個方案在朱明離開後算是一個應急解決問題的方式了,也都接受了朱明的這個決定。
接下來的日子元老會就正式開始運轉了,議事的地點還是在王宮議政大廳,大家都是像往常一樣站在大廳中,朱明只是偶爾出現,大部分時候他的椅子都是高高的擺在上面空著,議事的地點是朱明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