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2/4 頁)
不方便留在了北平城中,雖然也有保障後方的功勞,但比起自己的弟弟斬將奪旗還曾挽救朱棣於危難之中的功勞就小的微不足道了,現在身登太子之位,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好不容易迎接十國來朝的盛事,還辦砸了,失敗,太失敗了。
但有什麼法子,皇帝的金口玉言都說出來的,自己只能乖乖的閉門謝客,刻苦讀書唄。
朱高煦得到了最高指令後,馬不停蹄的找到了直接偵緝此案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兩人早就是老熟人了,在戰火紛飛之中建立起來的戰友感情豈是一般的尋常關係可比,所以朱高煦很隨便的與紀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案情情況。
案件自然是沒有太多的進展,因為最關鍵的三個宦官的線索斷掉了。
裝模作樣的安慰了紀綱一番,這次是自己排斥異己最好的機會,朱高煦提出要訪談一下當時在場的各國使節,從中尋找第一手的資料。
本來這個案件壓的雖緊,其實對於錦衣衛來說卻並不是什麼火燒眉毛尖的大案要案,又不謀反又沒有建文餘孽牽涉其中,所以紀綱完全沒有意見,既然你漢王說要訪談就訪談唄。
想到剛被賞賜了大筆財物的各國使節們,紀綱的心中就熱熱的,雁過也要拔根毛,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使節,只要落在了老子手中,嘿嘿。
“新封定海侯朱明當時就在案現場,還大聲喝問了教坊司的兩名女子,不如我們先去拜訪一二?”紀綱建議道,這朱明也是漢人,想必會比較開竅也比較好搞定,紀綱已經打定主意先去他府上打打秋風。
兩人點齊一隊人馬,策馬飛快的向大功坊中馳去,路上也不知道撞翻了多少菜籃子肉攤子。
此刻朱明正在家中與陳善禮商議接下來如何,四處監視嚴密,先期派來的馬威和金飛鴻也還沒有聯絡上,這真是讓人惱火,現在手中只有李亮的幾十人可供驅策,做什麼也不夠啊!
“侯爺,外面漢王與紀指揮使求見。”護衛隊長張斌在門外通報道。此人雖然擺明了肯定是來監視朱明的,但在日常中倒也中規中矩,不敢有什麼無禮的舉動,朱明對此人的印象倒還不錯。
正在朱明剛想要答應的時候,門外就傳來一陣貌似爽朗的大笑:“不勞定海侯爺迎接了,我們自己進來就是。”不正是紀綱是誰。
朱明的臉色一下陰沉了下去,實在太橫行無法了,難怪後世這紀綱會被列入奸臣走狗一類,果然是見了高的就拜,見了低的就踩啊!
往回吞了一口氣,朱明覺得自己近期的養氣功夫是越來越好了,起身走出門外,也大聲的回道:“未能到門口迎接,恕罪恕罪。”
突然,朱明看到了紀綱身邊還有一人,身著紅色四爪團龍袍的一個年輕人,鼻頭隆而鼻根直,方臉闊腦門,身長几有八尺,行走顧盼之間與朱棣頗有些類似。
“這是漢王殿下。”不等朱明開口詢問,紀綱主動介紹道。
其實朱明也能隱約猜到,當下無奈只得弓身行禮見過了漢王。
“不知漢王殿下與指揮使親至敝府何事?”朱明開門見山的問道。
“哦,紀指揮說道當日侯爺親自詢問了犯事的教坊司妓女,不知可有此事?”
“沒錯。”於是朱明又把當天的情況複述了一遍,在這過程中,朱高煦都是面帶淡笑,時而微微點頭,中間沒有插話打斷朱明的講述。
平心而論,至少到目前為止,這朱高煦的舉止都是很符合上位者規範的,也頗能讓人升起一股親近之心,只是朱明是知道這個可憐又可恨的王爺事蹟的,從他老爹到他老兄再到侄子,皇帝就是沒他的份,無奈之下起兵造反可沒費吹灰之力就被自己的侄子宣宗朱瞻基給平定了,實在是丟盡了臉。
三人圍成一團,就案當天事情聊了好半天一陣,最後還是紀綱不耐煩的提議道:“不如去我們詔獄參觀參觀,順便再次提審一下這些犯人吧。”
大家都沒有異議,在出門的時候,紀綱還話中有話的說了一句:“侯爺府中好生氣派啊,可憐我們這些辛苦辦差的,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不過賺些餬口的銀錢。”
果然**,朱明稍稍示意,陳善禮這暫時充當的大管家立刻走回了屋中,反正朱棣的賞賜多的事,堂屋的一角就有一大匣圓溜溜的小金錠,陳善禮拿了起來,順手扒拉出去一半,又選了十幾顆大珠放了進去。就在朱明幾人登馬準備出時匆匆走了出來,趕上綴在隊伍後面的一名錦衣衛百戶,遞上了木匣子,並低聲說道:“改日還有重謝。”
那名百戶稍稍開啟木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