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頁)
此時山東流民遍野,還出現了不少民間結社組織,官府的力量遠遠顧及不過來金飛鴻這些明面上的本分人家,加上他原本早先就是山東人士,本土本鄉的,更加見重於當地的官府,不少事情還得虧他去上下協調。
就這樣,散完元宵佳節後,朱明自己打點好包袱行囊,備好馬車,準備出遊,也是平日裡對著紀綱沒有斷過上供,這個大特務頭頭對朱明的態度還算不錯,只是派了一名小旗帶著十名錦衣衛隨身護衛順帶監視,但這是明面上的,暗地裡有多少樁子跟著自己,朱明就不清楚了。
這樣一行不過四十來人,隊伍也不算如何龐大,大夥都做便裝打扮,倒像極了富貴人家出遠門辦事又或是走親訪友。
在城門處驗過腰牌路引,出了城來,此時確實還不是出遊的良機,路邊草也枯黃,雖然並沒有積雪,但道路溼滑,進出城門的大路尚且如此,若是到了偏遠一些的地方,泥濘可想而知。
一路順順當當,行人寥寥,所以並沒有見識到多少的風土人情,而朱明的目的也不在於此,想什麼辦法招納流民才是他所關注的。
而且現在天氣正冷,這次出行加上行李物件,一共套了十來輛大車,此刻留人在外面趕車,其他的人都是縮排了車裡,花都更是全身蜷成了一團,外面還用毯子裹得嚴嚴實實,才見他感覺到了些溫暖。
既然路上沒有什麼好停留的,自然是一路快馬加鞭,五六天的時間已然走到了淮安府的境內。
此時淮安府境內,東有靠近江淮幾大鹽場之利,又坐落在南北漕運的關鍵通道之上,這個時候已開始提前向北方運輸糧食人口和建築材料,雖然還沒確定營建新都,但這條運河線上的治所是越發繁榮了。
出了南京城,這是朱明在路上所見的一等一繁華所在,故而在這淮安府眾人準備稍作停留,也緩解連日來趕路的辛苦。
按照朱明的品級,這淮安知府得好好的招待一番,只是朱明不願意過於張揚,全部四十多人找了一家大客棧全數住了下來,並不準備打擾到當地的地方官。
一行人出手闊綽,進門就要了二十來間上房,給的賞錢也頗為不扉,看那穿著氣度,帶頭的幾人可是身穿錦緞,如果不是犯了失心瘋,敢這樣穿著出遠門的定然是身份尊貴不假了。
那掌櫃的見著這些豪客,這大冬天的,剛過完年,商旅少的可憐,正是客棧的淡季,這一下來了這麼大的主顧,讓掌櫃的喜上眉梢,親自跑上跑下的招呼起來。
此刻還有一會正好到大中午,之前李亮就給了三五兩的散碎銀子要掌櫃的去好好張羅點吃食,此刻掌櫃準備帶人親自去張羅,一定要叫這些豪客們滿意才是。
店中的事情他叫過兩個平日裡腦筋靈光的夥計:“你們兩個,不要耽擱了,去把所有的上房都騰出來,讓所有的客官都舒舒服服的住進去,熱水可別忘記送咯順便把木戊號房的窮鬼趕出去,房租可是拖了一天了,騰出房間來清靜也讓貴客們住的舒服些”
兩個夥計一看店中這麼多人,這份重任唯獨落在了自己的肩上,頓時骨頭都輕了幾兩,立馬拍著胸脯應承下來,趁著掌櫃還沒出門就開始跑上跑下的表現起來。
這樣的情形眾人是見得多了,有錢就是大爺。親衛們將行李紛紛卸下提入了屋裡,馬匹也都卸下了車轅,讓它們輕鬆一下。
那些個錦衣衛雖然平日裡眼睛都瞪到天上去了,但面對著朱明倒也不敢太過放肆,何況這一路過來好吃好喝,賞錢也是隔三差五的發些下來,此刻人人忙忙碌碌,他們也不好袖手旁觀,也都是一挽袖子搬運起東西來。
四十號精壯漢子一起動手,很快就整個安頓好了。
朱明剛進房坐下休息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外面就傳來了一陣若有若無的吵鬧聲,此刻正好店中的夥計進來送熱水,朱明便隨口問道:“這店中怎麼還有人吵鬧?”
那名小夥計年紀不大,也沒什麼城府,當下老老實實的回道:“外面有家客人,一家三口住在客棧中已經大半月了,那男的似乎會點手藝,每天都到碼頭找活,但這大冬天的,也沒什麼船家有活可幹,這下估摸著青黃不接,房費是付不上了,自然要趕出去的,這樣也好,客官你們住著也安靜,那家的小孩可吵了”
“唔,水放著,我出去看看。”說完朱明信步走了出來。
這客棧是上下三層的大回廊式結構,出來後把客棧中部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此時在一樓有兩個人正在糾纏,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小孩在一旁,那小孩驚的哇哇大哭,婦女不停的在安慰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