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方鄉紳如此行事也就罷了,但金飛鴻以後很可能要從事一些無法見光的事情,如果方方面面聚焦於自己身上,那確實有些不太方便。/
帶著投效的易洋和那幾戶人家,朱明一路南下,不過半個多月的路程又回到了南京城中。
一切都沒有大的變化,朱明如此老老實實的只是在外面溜了一圈,沒有引起大的波瀾,也沒有行什麼不法之事,只是招募了一個造船匠而已,自然是沒什麼太多好報告的。
回到府中,一切照舊,只是私底下多了一些不為人所察覺的小動作而已,幾道訊息已經被傳了出去,這大明的官面上若是難以打通,沿海島嶼就得探查清楚,到時候走私或是偷運人手出去也方便。
接下來的日子就有些平淡無奇了,只有太子和漢王仍舊鬥得是如火如荼,但是太子也好,漢王也好,對於朱棣這個大強人來說都是嫩的太多了,朱棣也不過是任由底下兩個兒子爭鬥,他則高踞王座,一切盡在掌控。(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
朱明則醉心與最底層的工匠們廝混在一起。說實話,朱明雖然有領先幾百年的見識,但畢竟不是人形電腦,很多方方面面的技術他並沒有掌握。
但是也就是他這領先許多的見識,讓他在與最底層的工匠們交流的過程中,經常能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原本在黑水明國就是這樣,讓黑水明國中的工匠們獲益匪淺,而在大明,這裡的工匠擁有更精湛更熟練的技藝,所以受到啟發時更是能從中得到不一樣的靈感。
易洋為人耿直無畏,同樣的,他也是手底有著過硬的技藝才有大膽的本錢。原本在他看來,這位葉國公確實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而且也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領地,但是對於造船或是其他的技藝,這易洋是對朱明很不以為然的。
但回到南京城中經過多日的接觸和詳談,讓易洋越來越感到深不可測,若是隻說提出鐵殼船之類的異想天開沒有被證實的設想也就罷了,朱明還提出了海船的設計理念,連風帆優劣也講得頭頭是道,易洋回想起自己用的硬帆,種種缺點,確實正如朱明所說。(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
接觸的時間越久,易洋也便覺得這個自己即將要投效的人之深不可測,也便越發的肯定起自己的選擇來。
易洋確實在工匠們心中有著巨大的聲望,在朱明派出一隊人馬陪著易洋前往南京城附近的幾個港口中游說,很快時間,一批工匠的名冊又新鮮出爐了,若是真有需要,使些手段,這些人是完全能夠遷移的,至於遷移的路上莫名其妙的失蹤了,那就是當地官府的事情了。
轉眼兩個月一晃而過,朱明的葉國公府也在此期間從門前冷落車馬稀變得熙熙攘攘,而在其間往來的很多並不是白衣卿相之類陽春白雪的人物,反而都是一些衣衫破舊的下里巴人,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上門,就算朱明沒空,他手下的管事們陳善禮李亮等人也會接見。
若是缺衣少食了,國公府必定會支援一二,這讓朱明的名聲鵲起,當有人擔憂的把這個情況報告到朱棣的御前時,這位大明的天子也不過是一笑了之。
在大明各地巡遊的胡熒回來了,帶來的訊息很不好,還是沒有那個人的訊息,所以朱棣還是將繼續派遣鄭和出海,上次出海雖然沒有找到那個人,但效果不凡,至少宣揚了煌煌天朝的威名。
鄭和已經稟告上來萬事俱備,這次朱棣告知鄭和需要他到更遠的地方去,而這些留在京中的各國使節,就隨著這一次一道返回各自國家吧。
朱明那塊遠在萬里之外的飛地,朱棣是並不打算費太多心了,遠征安南的計議已定,主帥人選都已經定好了,由朱棣手下一號大將成國公朱能領兵,雲南沐晟為副將,大軍已經在陸續集結之中,所以趕在出徵前,把這些各國的使節們禮送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朱明這種種特立獨行的行為,在朱棣的眼裡也就成了並無太多意義的事情。
而各個大臣們對於朱明這個遊歷在大明政治體制之外的人也沒有太多的關注,畢竟還是大明下一任的繼承者比較重要,此時他們都挖空心思想著怎麼爭權奪利,哪有心思來管朱明,就算是窮兇極惡的紀綱在從朱明那兒得到了豐厚的禮物後,揣摩帝意並不在朱明身上,也便慢慢放鬆了對朱明的監管。
就這樣時間到了六月初,鄭和終於找上了門來,準備禮送各國使節回國。
表面上的理由當然是這樣,也讓一些小國的使節們感動的熱淚盈眶,這是一種怎樣的國際主義精神啊不但把你接來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還有禮物拿,完了還再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