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孺子可教(第1/3 頁)
原來是“日月星辰,唯我獨尊”的“我孝莊”。
這也就難怪了。
即使前世賈環很看不慣那些“格格”“阿哥”戲,但對於孝莊這個女人,賈環還是覺得她挺厲害的。
就政治手段而言,她可以和中國歷史上的幾個著名太皇太后相媲美,甚至猶有過之的。
一個小寡婦,不僅在蓋世權臣的逼凌下不僅保住了丈夫留下來的皇位,還扶持了幼孫登上皇位。
這樣的女人贏志也敢上,他死的倒不算冤枉。
男人在爽了最後十幾秒後,通常都會疲乏,喜歡睡覺,這個時候的防備力確實是最薄弱的。
“可惜,高祖皇帝原本有那麼多精妙的治國方略,卻都隨著這一場刺殺煙消雲散了。”
賈蘭小大人似的搖頭嘆息道。
賈環見狀忍不住笑道:“蘭哥兒,治國方略?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賈蘭小臉一紅,道:“是夫子喝酒後常愛念叨的,我是夫子的關門弟子,所以才有幸聽到。其實我自己也不是特別明白這裡面的意思,問夫子他說還不是我知道的時候,太早知道對我無益。”
賈環點點頭,心道這種國家大事讓一個五歲的孩子去思考確實為時過早了。
賈環記得賈府族學的夫子好像是賈代化一輩,叫賈代儒。
在紅樓裡這是一個很可悲的人,早年喪父,中年喪子,老年喪孫。
而從其教育孫子的方法和成績來看,不過一腐儒。
他的眼界,似乎沒這麼深廣吧?
“蘭哥兒,你的夫子是誰?”
賈環好奇道。
賈蘭聞言,面色恭謹的站起來,朗聲道:“老師姓張,諱名廷玉。”
張廷玉,康乾名臣張廷玉!
賈環眼角抽了抽,好奇道:“你說張先生說,高祖有很多精妙的治國策略?”
連一代名臣張廷玉都敬佩的策略,賈環確實很好奇。
賈蘭聞言,抓了抓後腦勺,這是他今天做出的第一個符合年紀的動作,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三叔,我記不大清了。夫子好像說,高祖除卻驅逐韃虜、恢復華夏衣冠外,最大的功績,就是關於宗室和功臣分封制度的改革。還有就是大開海禁和規範商稅。
夫子說,如果前明當初能夠做到這兩點,那麼朱明至少還有五百載的氣運。其他的我就記不大清楚了。”
賈環聞言,心中暗贊此言不虛。
宗室和功臣是怎樣的分封制度他暫且還不大清楚,因為整部紅樓裡關於爵位的內容都是雲裡霧裡摸不清的。
賈府明明是國公爵,次一代承襲就算不是世襲罔替的國公也應該是次一等的侯爵才是。
可寧國公在第二代就成了一等將軍。
這個將軍不是軍職,而是爵位,可是在明清兩代,只有宗室子弟才會封將軍爵。
而且按理來說,既然榮寧二府都已經成為將軍爵了,他們的正門牌匾就不能再掛國公府的牌制,應該掛將軍府的牌匾才是。否則就是違制,是僭越。
可兩府高高掛起的依舊國公府。
所以,即使讀了很多遍紅樓,賈環還是弄不清書裡的爵位襲封究竟是怎麼回事。
但是開海禁和收商稅,熟悉明清歷史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
尤其是大秦繼承明朝江山,這一項就更難得了。
有明一代,除了在明永樂朱棣一代開海禁,並且開創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外,以後的皇帝都是嚴禁出海的。因為他們憂懼海盜和倭寇……
當然,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無比富庶的沿海大海商們,不願意朝廷插手海貿,所以阻止朝廷開海。
這些海商的能量驚人,用海量的銀子去行賄重臣,而後干預朝政。
如果幹預不成,文攻不成便來武鬥,他們上岸是商人,下海則為海盜,以此來達到目的。
所以,大秦能夠開海,的確是一項英明的國策。
至於規範商稅,那就更了不起了。
有一個笑話,是說明崇禎年間,整個江南的茶稅和鹽稅,一共收了十二兩銀子……
而江南鹽商,每年鬥富所花費的銀子,都要以百萬兩來計。
斷人財路,甚於殺人父母。
秦高祖能做到這一步,想來刀下也是人頭滾滾。
在以儒家主導整個天下的時代裡,要做到這一步,非有大魄力者不能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