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主人,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蓮兒忽然道。
“什麼?”秦漢道。
“您修習琉璃寶象心法,是為了什麼?”蓮兒問道。
“自然是為提高修為,斬殺仇敵。”秦漢理所當然道。
“這就是了。”蓮兒道:“主人,佛界是天下至善之地,也只有這等聖地,才能孕育出如大慈悲氣這般神聖氣息。佛界一切神通,在修習時,都講究以德報怨,慈悲為懷,能退十分,絕不退九分,便是到迫不得已,也儘量不下辣手,這才是佛家的至善真諦。修習佛界神通,是為了救贖,而不是殺戮。是為了割捨,而不是執迷。是為了普渡芸芸眾生,讓眾生脫離苦海。”
“是為了救贖,而不是殺戮……”秦漢喃喃輕嘆,身體猛然一震,目中神采畢露,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我懂了,蓮兒,謝謝你!”
蓮兒這一番話,如醍醐灌頂,令在琉璃金身境界停留九個月之久的秦漢,瞬間豁然開朗。
到了此時,他才知自己的不足。自己在修習過程中,一味急於求成,一味想著提升實力斬殺葉輕塵,以至於在無形中,與佛家至善真諦背道而馳。難怪水流深輕易不下殺手,總是勸自己凡事適可而止,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便是水流深能將命數八十一道修習至那般境界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她心存善念。
蔑視蒼生的胸懷,屠戮蒼生的勇氣,這是殺戮之道的真諦。連這等屠殺之道到了最後,都要心存善念,不殺有道之士,只屠無道之人。此等心胸,是真正的大道所向,天道所歸。
這一瞬間秦漢近乎頓悟。他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能在佛陀墟得到觀想佛陀的傳承。是因為看到佛像流下的血淚,心中湧起的慈悲和憐憫。不曾想,自己在不斷的修習中,反而將這些至理逐漸拋之腦後。
真正的大道,是慈悲,是救贖,是海納百川一般的胸懷。
秦漢沒有絲毫動作,卻在這番頓悟下,如水汽一般的金色光華在周身飛快運轉。全身上下直有一股內外通徹之感,說不出的靈動輕盈,他全副心神沉浸在這種美妙的感覺中。而飛速運轉的金色光華,顏色悄然發生著變化……
三天後,周身氣流執行的速度已經無比緩慢。先前的金色光華,此時已經轉化為如千年古木之葉一般的青色,彷如無窮歲月緩緩沉積,帶著一股別樣的滄桑氣息。秦漢低喝一聲,長身而起,心頭大喜。
他終於突破琉璃金身的桎梏,達到琉璃寶象心法之第三重——琉璃寶象身。
從此時起,意念間天地間的一切都能作為自身的防護,同等修為下,沒有人可以近身十丈之內。防護力比以前提高了足足百倍。施展琉璃寶象身,就算再碰到葉輕塵的太虛規則功,也絕不可能如上次那般重創他。
“得琉璃時,即成道時。身如琉璃者,身有三身……此變化身,如青色寶,內外明徹,淨無瑕穢。”
琉璃寶象身修至極致,便能得到真正的琉璃之身,此身之相,如青色寶,抵擋諸天萬般力量,再有所悟,便能成就大道。修成琉璃寶象身,秦漢可謂跨出巨大的一步。
琉璃心更加明澈,秦漢只覺天地之間,萬物皆空,神念無限寬廣,仿若穿透蒼茫之空,分不清自己身處何方,好像在某處,又好像處處皆是。在這等玄妙狀態下,率先出現變化的,是殺戮之道七重心境。
大道萬源歸一,一法通則諸法通。他原先停留在殺戮之道七重心境之無物境界,此時瞬間突破到第三重——無我之境。
殺戮之道七重心境,每提升一重,攻擊力就要提升十倍。
秦漢心底不悲不喜,波瀾不驚,意念一動,在這般內外明澈的琉璃心下,開始尋找命數八十一道中的紕漏,書迷們還喜歡看:。很快,他便發覺了先前久久未曾知曉的癥結所在。
“命數之道,雖然有八十一道,但這八十一道,本質上只是一道。就好比一個人的命運,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情緒,或善或惡,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我先前的失誤,是把每一道都分離開來,當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領悟的只是其中的毫末,難怪總是覺得不對勁。”
“任何神通,都要包容,都要如海納百川一般,就連惡毒的煉化之道,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包容。”
一念及此,秦漢馬上開始對命數八十一道的融合。琉璃心狀態下,一切領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很快就發覺其中奧妙,命數八十一道中,身前道、身後道、因果道起著總領各道的作用。生之道、死之道、情之道位居其下,對其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