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然輕易的就被糊弄過去了。
武王一道旨意傳到前線。黃飛虎領命之後,便率大軍度過黃河,直抵孟津。
朝歌得知周軍渡河,紂王便下令聞仲統領兵馬,子牙隨軍參贊。聞仲聽了,急忙拜辭。上表道:“臣聞仲頓首,吾師叔姜子牙。乃通天聖人親傳弟子,才能百倍於我。六韜三略,無所不精,不下伊尹。臣請以子牙為帥,討伐叛逆。仲一勇之夫耳,不敢當此大任,為一小卒足矣。”
紂王見了這道奏章,又召來商容等人詢問。商容等人於姜子牙相交多時,知道子牙的才幹。雖然說聞仲的奏章太過謙虛,但是子牙的輩分比起聞仲要高,也只能如此安排才能顯示出對聖人的敬意,紛紛表示同意。
商容猶豫道:“昔黃帝拜風后,須當築臺,拜告皇天、后土、山川、河瀆之神,捧轂,推輪,方成拜將之禮。”
紂王道:“無妨,既然是聖人之徒。當得起如此對待,一應事宜。便由各位處置。”商容於朝歌城外,剋日動工,修建拜將臺。
紂王重整朝政後,朝歌百姓歡欣鼓舞,現在見到紂王要出兵討伐偽君子周王,紛紛出力,青壯之人自不必說,自覺幫忙運送土石。那些老人孩子,力氣衰竭,不能做重活的,都擔著茶水,前去慰勞。有了朝歌百姓的幫助,幾天後,就將拜將臺修築完成。
那拜將臺按照古時規模製成,臺高三層,按天地人三才。闊二十四丈,按二十四氣。臺有三層:第一層臺中立二十五人,各穿黃衣,手持黃旗,按中央戌己土;東邊立二十五人,各穿青衣,手持青旗,按東方甲乙木;西邊立二十五人,各穿白衣,手持白旗,按西方庚辛金;南邊立二十五人,各穿紅衣,手持紅旗,按南方丙丁火;北方立二十五人,各穿皂衣,手持皂旗,按北方癸水。第二層是三百六十五人,手各執大紅旗三百六十五面,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第三層立七十二員牙將,各執劍、戟、抓、錘,按七十二候。三層之中,各有祭器、祝文。
紂王得知了訊息後,百感交集,想當初自己神智被迷得時候,想要修建什麼,百姓紛紛逃避,甚至不惜背井離鄉。如今就因為自己免除苛捐雜稅,善待百姓,這些人便全力回報,實在讓人感動。
紂王當即手書一幅,乃“善待萬民”四字,令人做成匾額,懸在金鑾殿寶座上方,用來時時提醒自己以及子孫後代。
拜將臺建成之後,紂王親自率領百官,前往姜子牙府上,請子牙登輦,前往城外拜將臺。子牙謝過紂王,登上輦車。紂王親扶輦車,推了三步。然後上了逍遙馬,一起出城。
眾人來到拜將臺下,紂王請出子牙,一層層而上,每上一層,就有重臣宣讀禱文。上了三層之後,紂王親手捧黃、白,道:“此去平叛,萬千重責,盡付先生。望先生為生民除害,為天下造福!”子牙老淚縱橫,感激泣零,連連道,“老臣誓死以報大王天恩。”
子牙自從出了金鰲島,十數年來,寄人籬下。雖然宋異人沒有半點嫌棄,但是馬氏日夜不停的嘮叨自己沒用,也實在讓人惱火。幸好紂王恢復清醒,任自己為上大夫。現在又在萬民前面,拜自己為元帥,率領天下兵馬,這是何等的榮耀。
姜子牙就算一心向道,只想早點完了封神殺劫,然後回仙島清修,但是他一身韜略,從來沒人賞識,也讓他他有明珠暗投地想法,這一刻面對紂王的恩遇,頓時生起了知己之感,大為感動。
隨即又有人捧上紂王賞賜的鎧甲與劍印上臺,交給姜子牙。有了這劍印,不但能隨意調動殷商所有兵馬,還能調遣諸侯。
拜將完畢之後,眾人散去,子牙留下聞仲等人,下令調集各路兵馬望孟津匯合,等聚齊之後便與周軍大戰。
起點中文網 。qidian。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一四〇章 初戰孟津
更新時間2010…4…19 22:02:36 字數:2001
子牙任命聞仲為副帥,兩人率領大軍,來到孟津。中已經聚集了數十萬人馬,從各地調集的精兵也陸續到了。最先到來的就是三山關的鄧九公,帶領著一雙子女鄧秀、鄧禪玉,手下大將太鸞、趙升、孫焰紅等人,還有十萬大軍,日夜兼程,竟然比起姜子牙就慢了半天。
孟津城中,原來的守將只是一個溜鬚拍馬之輩,因走了費仲等人的門路方才上位,後來周軍進逼黃河,原池守將張奎夫婦見敵軍勢不可擋,戰了兩場,後方糧草不至,只好撤到孟津。費仲尤渾事敗之後,這個守將無路可逃,自刎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