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宋慶決定再次出戰,跑出去收復失地,躲開這一場大官司。
他如此,孫伯平也是如此,指揮使大人心思細膩,很敏銳的察覺出了最近氣氛變化中的怪異,自己琢磨兩天之後差不多拿定了主意,不過為了給自己增加點信心,也顯得他對宋慶愛重,因此特意找上門來,來詢問一下宋千戶的意思。
在宋慶以極快速度崛起的時候,孫指揮使曾經分析過這個很顯眼的屬下,得出一條結論來,宋慶可不止是單純的武將,而是能文能武還會耍心眼那種,像這種事情不可能不注意到,因此問問他的意見肯定沒錯。
短暫交流以及互相詢問早餐種類之後,指揮使大人終於羞羞答答的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思,大意就是我這人是個活泛性子,久閒必生疾病,有什麼好辦法治療一下嗎?
久閒必生疾病?宋慶心中暗自鄙視這位自比關王爺的指揮使,將那句何棄療深深掩埋下去,慨然道:“如今北直隸各處仍在建奴鐵蹄之下,百姓哭嚎震天,流離失所,我輩大明軍人,怎可坐視不管?”
指揮使大人聞言雙目通紅,幾乎垂下淚來,大讚宋慶忠肝義膽,立刻同意了這個計劃,並迅速向兵部呈文,決定率領徐州衛掃蕩北直隸,收復被後金攻佔的土地,兵部如今自己還是一鍋爛粥,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當下也沒多想,直接回文批准,徐州衛數千人馬第二日便拔營啟程,沿著通州一路東行,朝向三河方向前進,氣勢非常雄渾。
的確,徐州衛如今可和來的時候不同,那時候他們只是客軍中的一支而已,而且自己都不覺得有多強,心氣兒方面也是不怎麼高,哪怕是最想建功立業的宋慶,那時候都沒多少信心。
可如今卻不同了,經過幾次大戰之後,徐州衛的信心完全被打出來了,畢竟他們有宋慶這個在京城保衛戰中大放異彩的英雄,有目前來看同等數量綜合戰力排在各軍前三名的狗營,其他人也都是打過硬仗的,因此心態早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甚至有些不滿太過安逸的生活,不少人都想要出去再找辮子兵打上幾場,想要再次立下新的功勞。
因此對於這次的‘掃蕩北直隸’計劃,沒人提出異議,雖然同樣也沒有誰覺得只憑著幾千人馬就能掃蕩北直隸,但對於這種主動出擊的做法,大部分人還是很滿意的,極少數像趙滿熊這類渴望過安生日子的,則很明智的選擇了閉嘴,老老實實跟著大軍出發,趙把總原本打算為這事找宋慶聊聊的,他甚至已經找丁魁簡單交流過,可在聽說了關寧軍的動靜之後,立刻老老實實當起了自己的行軍管家,專心致志為士兵們服務去了,再也不談要呆在京城附近的事情。
當然,掃蕩北直隸這種事情,宋慶自己也是不相信的,他們畢竟就只剩下四千來人,雖然都上過戰場,但指望這點人數掃蕩這麼大片地盤,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其實徐州衛的進軍非常輕鬆,而且絲毫沒有目的性,每天都是用遊山玩水的心思到處走走看看,沿途遇到小股敵軍便打上一仗,遇到大隊便立刻向周圍友軍靠攏,到達平谷之後開始按兵不動,反正沒有監軍,也犯不上向誰解釋什麼,就這麼屯住下來,每天朝四周派出探馬,打聽周圍各部的動靜。
感謝煮不熟熟的蛋打賞!求三江票,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
&;lt;a&;gt;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lt;/a&;gt;
第一百六十九章 掃蕩北直隸(下)
大明有兩個都城,早年太祖皇帝建國時候定都南京,將北平封給了燕王朱棣,到後來建文削藩,靖難之役,四叔幹掉了大侄子,從燕王變成了永樂大帝,先是在南京住了一段時間,可後來不知道是覺得南京不安全,還是真的不適應那裡的氣候,反正毅然決然自然且必然的回了北平,並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從此之後就在那裡長治久安下來。
直隸,說白了就是直接歸中樞管的地方,因為大明有兩個都城,直隸自然也是兩個,南直隸是南京周圍也就是江蘇一代地區,北直隸自然就是後來的河北省,包括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以及遵化和薊鎮宣府等地。
徐州衛現在就在前往遵化的路上,或者說此行最終目的是遵化,至少在明面上來看是這樣的,當然他們已經在平谷停下了,對外宣稱是敵情不明,需要看清楚才能繼續上路,好在他們這不是什麼死任務,甚至還都是自己要求出兵的,因此也沒什麼人盯著他們,如今雖說戰鬥已經不算太激烈,但後金兵依舊在附近徘徊,一些倒黴蛋或者做事比較粗陋的傢伙,還真是在附近被埋伏過,有小股的明軍甚至全軍覆沒,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