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金額達5�22億美元。這次洽談會上另一個成果是,共10大片、計3695畝有償轉讓的土地獲得了簽約成功。有位臺商風趣地說:男要選好行,女要選對郎。投資要選好地方,崑山就是最好的地方。臺灣商會北美聯合會會長、亞西亞銀行董事長蔡仁泰先生還在紐約《世界日報》上發表文章,讚揚崑山開發區是個投資創業的好地方,準備在開發區建一座以工業為主、生產和生活設施相配套的‘臺灣城’。另一家臺灣公司,自費印刷小冊子,義務在海內外給崑山開發區作宣傳。在這樣的投資熱潮推動下,外商尤其是臺商紛紛湧向我們的開發區。與此同時,我們開發區自身也積極行動起來,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1992、1993兩年中,在原有基礎上再投入2億多元,新建和完善道路40多條,在20平方公里的開發面積內基本全面實現了‘四通一平’,為來自臺灣和世界各地的外企落戶創造了條件。僅1993年,新批入駐開發區的外資新專案就達103個,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好幾家。另有像臺灣的‘六豐機械’等企業的落戶,使得開發區的龍頭作用更加突出。”
呵,何謂龍騰虎躍·此時的崑山乃是真正的龍騰虎躍。
第4節一“龍”十二“虎”,中國迎來新首富
從2005年起的“全國百強縣”的榜上可以看到,蘇州五縣(市)均在前十名,而當年的“小八子”崑山則雄居榜首,成為中國縣級單位中的首富。
中國縣級單位的“首富”是個什麼概念·當然是錢多財力強唄!怎麼個強法·崑山市委書記張國華給我介紹時講了幾個全國“第一”:2007年,崑山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200億元,這是全國縣級單位中第一個突破這個數目的縣(市);崑山近五年的經濟發展總量是蘇州大市(含五個縣級市及蘇州城區)前五年的水平,毫無疑問崑山這樣的發展速度和分量是全江蘇的第一塊“金牌子”。李源潮任江蘇省委書記時,正值全黨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初始階段和重要時期,在半年裡他跑崑山多達六次。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47)
一個曾經在蘇州地區是“小八子”的窮縣,僅用二十多年時間成為全國幾千個縣級單位的“首富”,崑山的這種變化和所顯現的發展潛力幾乎無人可比。那些到崑山參觀考察的人在聽了崑山人介紹他們如何辦自費開發區和開發區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後,除了深深地感嘆之外,似乎都會在內心拷問自己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崑山人那麼有膽識、那麼有魄力·這樣的拷問之後,他們還會感嘆這樣一個假設:假如我們也能有崑山式的一個開發區多好!
歷史發展從來不會按“事後諸葛亮”的如意算盤前進的,因此也有了各個地區、各個國家在同一時代中的差別,這種差別通常是天壤之別。可是當那些有心以崑山為師的人深入走進這片沸騰的熱土時才發現:崑山能實現持續性高速發展,靠的不僅僅是搞好了一個開發區。
毫無疑問,崑山開發區是崑山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龍頭,當這個龍頭舞動起來的時候,崑山呈現的是一片勃勃生機和光芒四射的活力。然而隨著一波又一波投資熱湧進開發區之後,崑山人清醒地意識到:光有龍頭的舞動並非一臺最完美和激動人心的戲,只有龍騰虎躍,崑山經濟發展的這場“大戲”才能精彩紛呈。
吳克銓任書記時就已經具有這樣的思路,並且開始實施新的戰略:以開發區為龍頭,向開發區周邊的鄉鎮全面輻射,以推動整個崑山區域經濟的全面提升。而當這樣的思路在決策和規劃過程中,有人曾經懷疑是否可行。依據的理由是:不管是當年的自費開發區,還是現在已經批准的“國”字號開發區,它的起點是依託上海,面向全球進行招商和規劃,這才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諸多海內外企業來崑山投資創業。如今要在農田裡開唱與全球化接軌的“大戲”,恐難再成好事(當時崑山開發區周邊多數仍是“雞鴨成群”、“稻穀飄香”的農耕狀態,有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經過七八年苦心經營,老縣城玉山鎮與新城差不多美麗了,“鄉下人”也開始洋了起來,可那些穿著西裝的開發區幹部們常常一不小心總是發現自己的褲腿上沾著泥土,難怪上海人有時譏諷崑山人說:“你們的開發區是搞得不錯,但有些龍困沙灘的味道,周邊的水不浮動起來,這龍早晚會渴死的。”
上海人的玩笑話倒是提醒了崑山人:要使開發區這條“龍”真正活起來,還得讓它成長在波濤洶湧的大水之中。這“大水”就是整個崑山的發展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