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水,是我的生命之根,是我故鄉蘇州大地的生命之根、之魂!
清澈、奔湧而富有感情的水,依然在我故鄉長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24章小橋、流水、人家……(1)
有一天我站在故鄉的一座小橋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小橋流水,是我的故鄉風韻;
小橋流水,是我生命的本色。
那小橋是我父親的脊樑,
架在我通向理想的道路上。
流水是我母親的甘甜乳汁,
滋潤著我生命的每一個成長旅程。
小橋流水是我拼搏的足跡,
承載著多少辛勤與歡樂。
小橋流水是我夢中的樂章,
迴盪的是社安民樂的天籟之音……這是作為遊子的我對故鄉小橋流水的一種感悟。其實蘇州的“小橋流水”包含的內容很多、也很寬泛。
河多自然橋多。我故鄉的河多如網狀,我故鄉的小橋因此也多如繁星。不用置身實地,只要一閉上眼睛,那蜿蜒交錯的河流就像飄然舞動的白練,而一座座橋樑恰似那練帶上閃光的珍珠……它們都會在我的腦海中閃現。如果把一條條河流比作五線譜,那麼一座座古橋就該是一個個跳動著的音符。它們交相輝映,交響共鳴,將吳地的美麗圖景變成可以留在人間與詩人華章裡的佳作。
我故鄉的小橋多得叫人吃驚,說她“一步兩橋”並非誇張。“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白居易這樣說。“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杜荀鶴這樣寫。據《姑蘇志》記載:明代中期的蘇州城內有橋301座,城內外小橋總數有573座。這自然不包括蘇州各縣、鄉、鎮和村間的那些小橋。如果把鄉村的小橋加起來,蘇州全境舊時的小橋應該不會少於萬座。我知道蘇州城郊的一個小鎮在僅一平方公里的鎮區內,就儲存了35座石橋。“橋鄉”盛景,可見一斑!
蘇州現存最早的橋要數“寶帶橋”了。它建於城東南郊的古運河旁,跨越澹臺湖口。現在所看到的寶帶橋共53孔,均為青石砌拱券,橋全長317米。寶帶橋在建橋上有兩大特點:一是使用了柔性墩,代替了冗長的堤堍,從而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在橋中建造了剛性墩,可以防止多孔橋的連續倒塌;二是該橋拱券砌法也很特殊,既不同於趙州橋的單拱拼合法,又不同於蘆溝橋的條石弧砌法,而是採用了二者結合的多鉸拱。寶帶橋因其獨特的建造特點而被列入中國16座古橋之一。“雲開霄漢遠,春入五湖深。天外虹飛彩,波心日瀉金。”明朝蘇州才子文徵明把“寶帶橋”的仙境描繪得如此出奇,令人歎為觀止。
我故鄉最小的一座古橋,全長只有2�5米,寬0�9米,跨度1�3米,橋欄石高只有0�2米。其橋雖小,但形式和構造卻一應俱全,是典型的宋代小型石拱橋,故而它也是一座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吳地古橋,其名“引靜橋”,位於蘇州名園網師園水池東南小山叢桂軒之側。“引靜橋”在全國獨一無二。
我故鄉的萬餘座古橋中最有名氣的當然要數寒山寺旁的楓橋了。這座橫跨在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因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而聞名於世。
而像《楓橋夜泊》這樣的詩句你在遊蘇州城時,即使每天吟誦十次也不會乏味。
我故鄉的橋多,最顯著的原因無疑是河多而不得不建造的。小橋大多是鄉民們自發捐錢建造的。古橋基本都是石橋,也有少數木質橋,還有個別是竹橋。石橋以拱橋和梁式橋為主,既堅固又美觀,尤其是倒映在水中十分好看。
小橋的作用很大,主要是方便行人車馬,便利河兩岸的交往。
第24章小橋、流水、人家……(2)
石橋對附近的居住者更有諸多好處。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傍晚,我爺爺總是搬了小木凳、手持搖扇端坐在石橋上給我和小夥伴們海闊天空地講他年輕時的風雲歲月事。小石橋給我留下了許多童年的美好回憶。可以說,我們的小時候是在小石橋的流水聲中走過來的。
蘇州的石橋,在歷史上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過驚天動地的經歷,也有瑣碎的雜事。
水鄉的小橋其實就是我故鄉的一個個歷史老人,它們負責記錄著本土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城鎮、每一個人所走過的腳印。因此人們對小橋有著十分嚴肅的敬畏感,不敢輕易損害它的皮骨。
小橋還是一塊非常神聖的地方和界域。小時候,奶奶曾經對我說過:跟人吵架,不能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