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1/4 頁)
趙志剛剛畫的是他記憶裡七八十年代使用的打鼓機。
稻子成熟的時候自然都是還在稻杆上的,而唐代的方法還是把割下來的稻穀都直接放在打穀場上暴曬,然後鋪上厚厚的一層,再用圓柱形地石碾用牛拉著在上面滾壓,直到成熟的稻子都從稻杆上掉下來為止了,最後再用叉子把稻草整理開來。把地下的稻穀掃出來就好了。
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打穀機是用生鐵鑄兩個帶花孔的圓盤,兩圓盤之間穿入木條,每根木條上釘一排的折成u型的鐵絲,其腳踏板的傳動原理與縫紉機無異,不過趙志簡單地改建了下傳動裝置,沒用皮帶,而是換了大號齒輪和軸承,因此轉動地速度和噪音都算是比較大了。不過打穀的速度絕對能提高n倍。打穀機地出現。
用這個機器,打穀的時候只需要一人用腳不停的踩著踏板。滾筒就轉動了起來,而滾筒上的u形鐵絲就能達到脫下稻穀的目的打穀的時候,只需要把收割下來的稻穀靶子一把把的放在滾筒上,任由滾筒轉動起來帶走稻子就好了,而最後留在手上的就只好空空的稻草杆了,而這稻草杆還能留下來作牛的飼料。
趙志還在另外一張圖上設定了個超長形的打穀機,滾筒有兩丈長,左右兩邊各是一個z形的鐵棍,到時候農場一旦忙了起來,就直接上這個巨型打穀機,兩邊派出猛男輪番轉動,而中間的三丈長的滾筒前足足可以站上十來個人也不擁擠,五千畝地的打稻穀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聽完趙志的解釋,哥舒雲忍不住看了趙志幾眼,這設計雖然簡單,說出來也有許多人都能做出來,可是能想到這法子的,卻是極不簡單。這個強*奸犯腦子裡面究竟都是些什麼?
趙志小心的把圖紙收了起來,又取來一張白紙,開始回憶起碾米機來,唐代的碾米機還是沿用兩晉的連磨和水碾,連莫是以牛牽引,透過齒輪運轉,帶動八盤石磨同時加工穀物。連磨是以牛牽引,透過齒輪運轉。帶動八盤石磨同時加工穀物。水碾,必先建水堰,利用水的衝力,推動水臥輪帶動石碾碾米。水碾,必先建水堰,利用水的衝力,推動水臥輪帶動石碾碾米。
剛剛說地還都是先進的,而趙志在海南島上所看見的一般都是腳踩的舂米,十分原始且落後,就是分離米和糠的方法也大多還是用簸箕慢慢簸起。趙志設計的碾米機氣勢就是舂米的改進版本。趙志也希望自己的這個設計能脫離一直吃糙米的命運。
碾米機使用的是雙環結構,在滾筒里加入了打磨著很有小稜角地鐵棒,在稻穀入口的地方趙志設計了一個螺旋的存谷箱,透過手工的轉動,產生壓力,達到去皮的目的,為了加大翻轉力度和均衡性。趙志還在雙滾筒內外都打了微微凸起的針眼形狀地東西,糙米的表皮在砂輥作用下,將其碾削掉,達到開糙的目的。同時高壓進來的風,不停地將米粒噴得翻轉,加強了米機的開糙碾米功能,同時也降低了米溫,提高排糠能力,降低了碎米率,提高了出米率。不過這個設計因為需要動力太大。趙志不得不搬出了腳踏車的齒輪和鏈條,也不知道這時的鐵匠技術夠不夠?趙志也弄不的清楚,就暫且放在一邊了。
至於分離糠米的工具就簡單多了。一個風箱定向吹風就解決了,也不用每天做飯之前淘米淘半天,就這樣做出來地飯還是黃黃的。看起來就沒什麼吃的**。
弄好這些圖紙之後,趙志長出了一口氣,伸了個懶腰。一邊地哥舒雲已經眼睛發光了,這男人腦袋裡不知道裝了多少東西,就是不知道,他對養馬和打仗什麼的熟不熟?
“小兵兵啊。一千士兵都帶回來了?”趙志瞅著洪兵道。
洪兵點點頭,無奈的道:“老爺你只要那麼多啊,我才剛當了幾天兵頭頭呢。”
趙志看著洪兵不無遺憾的樣子,笑道:“還想當兵頭頭?”
洪兵一聽有門,連連點頭。
趙志琢磨著,也是時候開始培育秧苗了。
洪兵招呼來幾十個聰明伶俐的小兵,圍在趙志身邊。
趙志取了一斗稻穀,泡在了水裡。然後不斷的給水裡加鹽。慢慢的癟的,小地稻子都浮了起來。這就是用鹽水選種的法子把飽滿的稻子都選取了出來,然後用清水沖洗了兩遍,再用籮筐裝了起來,泡在了池塘裡。
示範了之後,趙志講解了下選種的要點,洪兵就帶著那十幾個兵士去操作了,趙志做了會監工,隨後指出了部分兵士的操作裡不正確的地方,然後就把攤子丟給了洪兵,自己轉到了五百畝的培秧地來。
叫來了麥德正,趙志吩咐道:“前些日子砍出來的樹木